特朗普甫入主白宮,張櫈仲未坐熱,就急不及待展露「殺氣」,簽署了一批行政命令,其中一項毀了許多人想藉生仔入籍的「美國夢」,就是終止非法移民和臨時居留者子女的「出生公民權」,即是說,這類人在美誕下的BB,不可以自動成為美國公民。表面看,這決定與逃美港人能否留低,並無直接關係,不過從中可看到特朗普誓要趕盡暫居者的強硬態度,對這批港人而言,是個不祥之兆,政圈朋友估計,依他的思路,出手「驅逐」只是遲早問題。
特朗普一開工就簽署多項針對非法移民和暫居者的行政命令,包括終止他們在美誕下的BB可取得公民權,這可能是驅趕逃美港人的不祥先兆。
特朗普今日甫「開工」,就在白宮簽署10項有關移民的行政命令,當中最辣之一,是終止非法移民和合法臨時居留人士在美出生子女的「出生公民權」。在命令簽署30日後,政府將不再承認兩類人的美國公民身份:1是,那BB出生時,其母在美非法居留、其父不是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2是,其母在美合法臨時居留,其父不是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
根據這命令,偷渡客或臨時居留者,誕下的BB再不可以自動入籍,過往「赴美產子」給仔女拿公民權、然後再幫爸媽申請綠卡的那條「居留之路」,將會全斷,以後再冇這支歌仔唱。
新政策明顯是阻止無美國身份的孕婦湧入境產子,以博取留低,而這決定背後的思路,是強硬對待非法移民和暫時居留者,務必趕盡驅絕,完全無「人情」可講。
特朗普對上述兩類人「殺氣騰騰」,令政圈朋友即時想到黑暴前後流亡美國的一批港人,他們大約有4000多人,並無移民身份,當時拜登政府為表示支持「港人抗爭」,實施「延遲強制離境」政策(DED),讓他們可暫時居美。這政策本於今年2月5日到期,拜登落任前4天,突然宣布將DED延期兩年,他們有了這「護身符」,可避過被特朗普趕走的厄運。
不過,特朗普甫上任即終止兩類人仔女的「出生公民權」,顯示他出手不按常規,也不顧可能引起的法律挑戰,故他大有可能改變拜登延長DED的決定。事實上,他在周一總統就職巡遊後,即場簽署多份行政命令,推翻拜登78項政令,例如將古巴移出資助恐怖主義國家黑名單等。他既然可任意將上手決策推倒重來,如認為延長DED不符合其移民政策,將之否定並不出奇,若然如此,大批逃美港人就要「執定包袱」,隨時準備被遣走。
拜登臨落任前4天,宣布將DED 政策延長兩年,讓逃美港人可繼續留低。不過特朗普就任後,已速速推翻拜登多項已下的命令,不排除也會推翻DED延期 的決定,把逃美港人遣走。
他們如真的遭遇這最壞情況,將陷入「幾頭不到岸」的困境,一來他們多不想或不敢返港,再沒回頭路;二來,部分人沒有BNO護照,將難獲英國收容;三來加拿大的「救生艇計劃」將於2月截止,而且加拿大當局目前也不想移民人數再增,拒他們於門外的機會甚大。
此外,部分逃美港人仍在苦苦等候美國當局批出政治庇護(部分已等了4年,都未有結果),但特朗普上台後,獲批的希望更加渺茫。
最慘的是,特朗普下一步會做什麼,大家都「估佢唔到」,逃美港人惟有等運到,捱過蛇年再算。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中美高層就關税議題開始接觸(不是談判)之際,特朗普接受網紅訪問時說,他會在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獄中的「黎老闆」聽到這消息,或會很雀躍,起碼往日的偶像和靠山沒遺忘自己,不過這「頭號侵粉」可能又再空歡喜一場。一位長期留意黎案的朋友同我講,特朗普今次擺黎智英上枱,對案件的結果不會有任何影響,原因有四:
第一,特朗普說這話時態度甚hea,與上次接受同一網紅訪問時的語氣相近,頗有「講講冇壞」意味,不似以此作談判重要條件;第二,特朗普承諾當食生菜,日後中美真正埋牙時,他隨時調整策略,忽然失憶,「忘記了」自己說過什麼?第三,黎智英這張爛牌,對關税博弈已毫無作用,特朗普對此不會不知;第四,阿爺對黎智英案的態度硬如鋼板,沒絲毫講數餘地,即使對方提出,也必然撞板。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先講第一點,特朗普去年10月競選期間,上電台與保守派網紅Hugh Hewitt 對談,首次談及獄中的黎智英,當被問及若當選會否向習近平提出釋放黎,他以「隨口噏」語氣回應:「百分百會這樣做。」然後輕輕帶過,態度甚hea。今次他再接受Hugh Hewitt訪問,對方重提這問題,他亦同樣輕輕一句:「我想,提一提黎智英是個好主意。我們會記低,作為(中美)談判的一部分。」
朋友指,由上次訪問至今,黎智英審訊的新聞鋪天蓋地,黎的兒子黎崇恩及其國際法律團隊亦曾數度訪美,要求官員向特朗普傳達「救父」訊息,但他一直沒說過半句話,顯示對黎智英的關注不大,不似會把釋放黎作為談判條件。
至於第二點,特朗普經常反口覆舌,已成常態,不少說過的事,轉眼又會講另一套,厚着臉皮說「我有講過咩」,全不認賬。朋友說,如果他日後覺得提黎智英對談判未必有利,同樣會耍「食生菜」招數,當自己冇講過,畢竟在他眼中,黎只是一枚已報廢的棋,若策略上再無價值,棄之毫不可惜。
朋友指第三個原因是,中美貿易涉及的重大因素極多,每個議題都對經濟金融有深遠影響,博弈錯綜複雜,如以優次排列,黎智英案低無可低,完全無足輕重。這張牌細到冇人理會,美方豈會費心機用它來討價還價?
美方是否打「黎智英牌」,最重要是第四點,即如何評估中方對這議題的立場。朋友叫我看去年11月官方《大公報》一篇文章,該報評論員卓偉指出,對於處理黎智英案,將採取「三不原則」:一是不容外部勢力干擾法庭審理;二是不會因外部勢力施壓而退讓;三是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而核心一點是「嚴格依法辦事」。
簡而言之,黎智英案正由香港法庭審理,一切依照法律處理,不管是什麼人,即使是外國官員和政客,甚至是總統,都絕不容許以政治手段干預審訊,如有人這樣做,屬於違法,可以起訴。
由此可見,阿爺對黎案將堅守「依法辦事」立場,一定不會容許特朗普拿此案與中方講價。所以該文斬釘截鐵說,「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用俗語說,不論何人開出什麼條件,都絕對「冇得傾」。文章作者可能預見特朗普會有此一着,所以有言在先:「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中央一定會全力支持香港司法公正審理。」意思是,即使特朗普真的出手,只會碰到一鼻子灰,不會討到任何好處。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說會在中美貿談提黎智英,朋友覺得他只是「隨口噏噏」,貿戰發展到現階段,美國比中國更痛,也因而更急於講數,看來特朗普不會為了一枚沒講價作用的廢棋,影響整個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