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赤口」,不少市民到沙田車公廟參拜,警方實施單向人潮管制措施。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到場視察,表示秩序良好,又說近月警方發現投資騙案有所增加,多數涉及加密貨幣。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資料圖片
蕭澤頤指出,相關騙案通常由網戀開始,騙徒先向事主噓寒問暖,再提供連結,騙徒亦會給予事主一些甜頭,他強調「無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市民亦不應相信。蕭澤頤又說,另一類騙案是涉及假冒官員,重申如果對方聲稱是內地官員,即使沒有索取金錢,市民亦應立即收線。如果市民有所懷疑,可致電防騙熱線18222,並下載「防騙視伏器」應用程式。
蕭澤頤提到,留意到來港的內地留學生被騙數字有所增加,當局正密鑼緊鼓採取不同措施,希望從源頭堵截,包括做更多宣傳教育工作,發放防騙資訊。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慎防新型電信詐騙。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提醒當地中國公民慎防新型電信詐騙。資料圖片
大使館表示,近期多名在日本的中國公民遭遇電信詐騙,損失高達數百萬元,又指國內政府部門、外交部領事保護熱線及中國駐外使領館,不會以電話方式通知中國同胞涉嫌犯罪或有重要文件包裹待取,亦不會將電話轉接至「國際刑警中心」或「國內公檢法」等部門;凡是要求安裝監控軟體、撰寫陳述書「自證清白」或轉帳匯款到指定帳戶的,都是電信詐騙。
大使館又指犯罪分子經常利用偽裝號碼,發送「信用卡存在盜刷風險」等介面連結,收集當事人銀行卡號、支付密碼或短信驗證碼,以達成非法盜刷目的;呼籲大眾謹慎點擊不明短信訊連結,不要在陌生網頁中輸入個人帳戶資訊。
大使館又提醒,犯罪分子在社交媒體發佈換匯資訊,以優惠匯率吸引當事人交易。當事人收款帳戶不久即因涉嫌洗錢被凍結,損失慘重。大使館呼籲務必通過正規合法途徑換匯,以防貪小便宜吃大虧。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表示,遊客及留學生應提高防範意識。資料圖片
另外,犯罪分子在社交媒體發佈代購請求,誘使當事人在便利店墊付錢款購買代金券。當事人發送代金券照片後遲遲無法收到代購款,發現上當受騙。大使館呼籲不要替陌生人代購物品、代金券。
大使館表示,遊客及留學生應提高防範意識,特別關注有關情況。如不幸受騙,應及時向日本警方報案,並聯繫銀行凍結匯款及帳戶。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提醒當地中國公民慎防新型電信詐騙。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