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在社交網頁表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為12000個,局方實事求是考慮收到的申請是否有確切需要、是否已按計劃要求進行本地招聘,已完成新一輪審批,合共批出7宗申請,涉及935個配額。計及新一輪批出配額,現時獲批而仍然有效的輸入勞工合共9109個,較過往累計批出的9731個為少,主要由於相關工序已完結,亦有因承建商和分包商聘請到本地勞工而退還配額。
局方表示,新一輪的項目主要為公營工程,例如醫院擴建、廢物管理設施及鐵路項目,主要獲批工種包括泥水工、空調製冷設備技工、消防設備技工等,亦有特殊工種,例如架空高壓電線技工。至於上一輪、第五輪沒有申請個案獲批,主要考慮到有關工程的進度及人力情況等。
發展局。 資料圖片
局方提到,十分關注早前懷疑輸入勞工遭受不公平對待的個案,已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循刑事方向調查。如有足夠證據,執法部門會檢控,廉署早前已落案起訴兩名「工頭」涉嫌收賄,並通緝其他涉案人士 。針對違反計劃要求的個案,發展局會向相關總承建商及分判商作出行政處分。
當局亦留意到有關個案涉及總承建商申請人或分判商僱主聘用的「代理人」,負責代僱主招募輸入勞工,並協助管理輸入勞工,安排住宿、交通及膳食等。局方已在計劃下新增要求,清楚表明「代理人」必須遵守的保障勞工要求,釐清申請人及僱主的責任。這些額外要求適用於這一輪及以後獲批個案。
發展局表示,將繼續與不同部門、持份者及專業團體協作,落實駁通多區的步行徑,以期在2031年底前大致完成環島長廊,餘下路段包括連接香港仔海濱至深灣碼頭徑、杏花邨至筲箕灣,南朗山至苗鍾徑;期待環島長廊既連接城市空間,更是社區與自然互動的重要紐帶。
甯漢豪網誌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最新網誌表示,為連接港島北岸海濱長廊及南區多條現有海濱及郊野步行徑,2022年施政報告宣布在香港島建造全長約60公里的「活力環島長廊」,目標是在2027年底前駁通九成長廊,她說高興現在長廊已駁通八成。
甯漢豪網誌圖片
甯漢豪網誌圖片
甯漢豪網誌圖片
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23年5月就環島長廊的整體規劃、走線和不同路段的優化方案,展開可行性研究。躍動港島南辦事處高級工程師鄧禮賢透過局長網誌介紹,署方於2023年底分階段展開工程,例如在域多利道近摩星嶺一段行人路進行樹木美化工程,並駁通連接大潭篤水塘水壩底至港島徑第七段的行山徑等。而最近進一步駁通和開放的路段,包括北角東岸板道(西段)、沙灣步行徑和加多近街海濱長廊。今年起亦會陸續駁通東岸板道(東段)、南灣泳灘至舂磡角配水庫和鶴咀道至石澳泳灘的行山徑等,以及優化現有海濱長廊和步行徑。
甯漢豪網誌圖片
甯漢豪網誌圖片
甯漢豪網誌圖片
署方說,五大主題路徑各有特色,可觀看日落、認識漁民生活、享受海風以及穿越郊野。設計概念亦會連繫歷史文化及香港特色,以及發展與保育,讓不同年齡或興趣人士從中找到各自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