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之際,筆者首先祝願全港市民國泰民安、各行各業大紅大紫,財源廣進!
在2月4日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上月訪港旅客達474萬人次,內地旅客約373萬人次,按年增長分別為24%和25%,創疫後新高。春節黃金周首7日,訪港旅客近125萬,其中內地旅客超過106萬,酒店入住率達90%。內地入境旅行團超過2000團,年初三創下440團的單日最高紀錄。此外,自去年尾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過境免簽政策全面放寬,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延長至240小時(10天),並新增21個口岸。符合條件的54國人員可從60個口岸入境,並在24個省(區、市)內跨區域旅行。
樂見2025年香港旅遊業數據帶來好兆頭,筆者作為地區工作者,辦事處經常收到不少來往內地旅遊的政策查詢,就現時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發現國際旅客難以從香港各口岸進入內地境內或將香港作為到訪中國旅遊的其中一個中途站,變相限制有意欲前往本港的外國旅客跨省域旅行。
事實上,本港最近的旅遊數據都反映本港主要旅客來自內地,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國際旅客的表現,國家在近年出台不少提振旅遊的政策,而且國家賦予香港八大中心的地位,正正反映香港應該主動爭取融入國家政策。筆者建議香港應該爭取部份陸路口岸成為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入境口岸,以及爭取到訪廣東省內的國際旅客把香港作為旅程中途點,便利商務人士及旅客來往兩地。
這項政策為不少來往內地的旅客提供了便利,但對於有意前往內地的本港國際旅客而言,從香港各口岸進入內地依然存在限制,使得他們很難將香港作為前往內地旅遊的中途站,這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香港吸引外國旅客的潛力。
根據政府最近呈交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關於2025年新春旅遊數據顯示,香港的主要旅客來源仍然是內地,這不僅是因為地理上的接近,更是因為內地旅客對香港的熟悉和喜愛。然而,作為一個國際城市,香港有必要不斷提升對國際旅客的吸引力。隨著國家近年來出台多項政策以刺激旅遊業的復甦,香港應該主動融入這些政策,以發揮其作為八大中心之一的潛力。尤其是在全球旅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香港只有積極爭取國際旅客,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筆者建議,香港應該努力爭取將部分陸路口岸納入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入境口岸,這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國際旅客。這一措施不僅能促進國際旅客的流動,還能提升香港在全球旅遊市場中的競爭力。此外,香港應該積極爭取落實其作為廣東省內旅遊中途點的政策,特別是對於商務人士和旅客。許多國際商務人士在訪問內地時,對於能夠在香港短暫停留、休息和商務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便利的入境政策將極大促進這一需求的滿足。
總而言之,香港的旅遊業在未來的發展中,應當重視國際旅客的需求,並主動適應國家的政策導向。通過加強與內地口岸的聯繫,推動更多的免簽政策落地,香港將能夠在全球旅遊市場中重拾競爭優勢,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希望未來,在政府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旅遊業能夠迎來更光明的未來。
周棨洭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東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