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續清洗聯邦政府 總統擴權背後的真正操盤手是誰?

博客文章

特朗普續清洗聯邦政府  總統擴權背後的真正操盤手是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朗普續清洗聯邦政府 總統擴權背後的真正操盤手是誰?

2025年02月21日 10:17 最後更新:10:35

特朗普上任一個月,在保守派幕僚的強力推動下,美國聯邦政府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革,相關「清洗」正在進一步深入,幕後推手亦浮出水面。

2月19日深夜,特朗普再簽署一項行政令,不僅要求47個聯邦機構與馬斯克領銜的「政府效率部」合作審查行政法規,更規定需在60天內向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提交所有可能違憲或偏離政府議程的法規清單。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命令將美國和平研究所、美洲基金會以及美國非洲發展基金會等多家諮詢委員會列入裁撤名單。

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拉塞爾·沃特。AP圖片

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拉塞爾·沃特。AP圖片

上述行政令指出,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拉塞爾·沃特(Russell T. Vought)可以拒絕為任何與特朗普的政策和優先事項相衝突的項目或計劃提供資金,有權根據需要和適當情況,按活動、職能、項目或目標調整這些機構的資金分配,推進總統的政策和優先事項。

此次改革風暴的核心推手逐漸浮出水面。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文章指出,上任一個月以來,特朗普宣布裁減聯邦僱員、逐項審查聯邦支出等規定的背後推手均為沃特。

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亦撰文指出,馬斯克的高調姿態實為戰略掩護,真正掌控改革進程的正是沃特。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同樣分析指,正是沃特策劃了一場對聯邦僱員的「全面攻擊行動」,試圖進一步實現其激進的願景——總統擁有不被立法機構和法院約束的權力,試圖讓立法機構和司法機構成為總統意志的延伸。

這位被民主黨稱為「最危險最激進政客」的保守派幹將,2月7日在參議院通過任命後迅速啓動系列改革:從聯邦僱員裁減計劃到行政法規逐項審查,其主導的「2025計劃」直指美國憲政體系的核心平衡。

最新行政令凸顯總統權力的空前擴張:賦予預算辦公室對獨立監管機構的資金調控權,涵蓋證交會、美聯儲等傳統獨立機構。這種激進理念在沃特2022年的政論文章中早有端倪,他批評現行體制使總統淪為「禮儀性角色」,實際權力被官僚體系架空。

值得留意的是,在進入特朗普政府之前,沃特曾就職於著名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的遊說部門以及眾議院共和黨會議。2020年,沃特也曾被任命為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卸任後成立維護特朗普議程的「美國復興中心」。《紐約時報》報道稱,沃特在過去三年與特朗普保持密切聯繫,並試圖與特朗普的高級政治顧問、現任白宮幕僚長蘇西·威爾斯(Susie Wiles)保持合作關係。

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後,沃特在接受保守派主持人塔克·卡爾森採訪時曾闡述特朗普如何「必須以激進的憲法視角,盡快、盡可能積極地採取行政行動瓦解」聯邦機構和公務員的權力。「美國人民目前無法控制自己的政府,總統也無法控制。我們必須解決覺醒和武器化的官僚機構問題,讓總統控制行政部門。」

沃特的這一言論與馬斯克2月12日在白宮接受採訪時的表態如出一轍,「如果官僚機構說了算,那麼民主到底還有什麼意義?」馬斯克稱他有權干預,因為「人們投票要求重大的政府改革」,「這就是人們將會得到的」。

不過,馬斯克在改革中的定位引發法律爭議。白宮行政辦公室主任費舍爾2月17日在向聯邦法院提供的聲明中稱,馬斯克的頭銜是「總統高級顧問」,但他「沒有實際或正式的權力親自做出政府決定」。即馬斯克並不是政府效率部的正式管理者。

分析認為,隨著特朗普政府著手裁減數千名聯邦僱員,馬斯克的具體角色可能成為圍繞政府數據獲取的法律鬥爭的關鍵。將馬斯克定位為顧問而非負責日常運營的管理者,有助於政府應對一項訴訟,該訴訟指控馬斯克作為非民選或未經參議院確認的人員,擁有過大的權力。針對自己作為非民選顧問角色的質疑,馬斯克就回應稱,那些擔憂他對總統產生過大影響的人,更應關注政府內部數千名非民選的聯邦僱員。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民主黨

特朗普對格陵蘭島的強烈興趣已從言辭轉為實際行動。《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正加大對這座丹麥自治領地的情報收集力度,試圖為特朗普實現控制格陵蘭島的目標鋪路。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Tulsi Gabbard)手下的高級官員近期向多個情報機構下達了一項「重點情報搜集指示」。該指令要求深入調查格陵蘭島的獨立運動,以及當地居民對美國開採資源的態度。指令明確要求利用衛星監視、通訊攔截和地面間諜等手段,尋找格陵蘭島及丹麥境內支持美國接管的人。這是特朗普政府為實現其對格陵蘭島野心邁出的首批具體步驟之一。

這項機密指令已下達至中央情報局(CIA)、國防情報局(DIA)和國家安全局(NSA)等機構,顯示出白宮對這一目標的高度重視。報道稱,這樣的「重點情報搜集指示」通常用於重新分配資源,將注意力集中於特定目標。對格陵蘭島這一人口僅約5.6萬、位於北極的島嶼而言,這種情報行動極為罕見。一位前美國情報官員坦言,格陵蘭島歷來不是情報收集的重點,資源通常優先用於應對已知威脅,而非盟友領土。

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是世界最大島嶼,擁有豐富的稀土礦物、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因氣候變暖而逐漸具備開採潛力。然而,高昂的開採成本和分散的礦藏分布限制了其商業吸引力。該島自1979年實現自治,雖在國防和外交上仍由丹麥管轄,但當地領導人正積極推動完全獨立。

格陵蘭島首府努克

格陵蘭島首府努克

特朗普自大選勝出後多次公開表示對格陵蘭島的濃厚興趣,甚至揚言可能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奪取控制權。在3月4日的國會聯席會議演講中,他強調格陵蘭島對美國乃至全球安全的戰略重要性,稱「我們需要它,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得到它」。5月4日,特朗普在受訪時被問及是否排除武力手段,他語焉不詳地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並重申格陵蘭島對所謂國際安全的必要性。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休伊特(James Hewitt)拒絕評論情報行動,但強調特朗普對格陵蘭島和北極地區安全的關注。加巴德則在一份聲明中譴責《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指責其「協助深層政府行為者通過洩露機密信息破壞總統威信」,並稱此舉違法且危害國家安全。

結論就是美國的情報收集行動可能加劇與丹麥的緊張關係,而格陵蘭對美國意圖的反應也充滿變數,當地獨立運動領袖和民眾可能對美國的資源開採計劃持懷疑態度,擔憂外來干預損害其自治權和環境利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