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抗氧不輸藍莓奇亞籽!研究揭:開心果擁6大健康優勢更有助預防慢性病

生活事

抗氧不輸藍莓奇亞籽!研究揭:開心果擁6大健康優勢更有助預防慢性病
生活事

生活事

抗氧不輸藍莓奇亞籽!研究揭:開心果擁6大健康優勢更有助預防慢性病

2025年03月03日 07:00 最後更新:03月08日 14:45

研究揭:開心果抗氧效果不輸藍莓奇亞籽,除了擁有6大健康優勢外,還有助預防慢性病。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開心果含強效抗氧化劑

說到抗氧化食物,許多人首先想到藍莓、巴西莓或奇亞籽等,殊不知開心果也是富含抗氧化劑的「綠色黃金」。《The MetaShred Diet》作者及營養顧問Mike Roussell博士的研究指出,開心果實際上也是強效的抗氧化來源,且富含蛋白質、健康脂肪和多種維生素,具有多重健康益處,但經常被忽略。他表示,自己每天都會食用開心果,不論是當作零食,還是搭配乳酪或燕麥片,都是輕鬆補充營養的佳選。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開心果6大健康優勢:

1. 完整植物蛋白 補足9種必需氨基酸

根據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研究,開心果是少數能提供人體所有9種必需氨基酸的純素食來源,對肌肉修復及激素調節有益。一份49顆開心果含有6克蛋白質,與一顆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相當。

2. 穩定血糖 減少血糖波動

開心果除了適合糖尿病患者之外,希望維持血糖穩定的人也適合攝入。研究顯示,在三餐中適量加入開心果,有助於減少胰島素阻抗的風險,並維持能量穩定,避免因血糖劇烈波動而影響身體狀況。

3. 幫助降低血壓 保護心血管

開心果對心臟健康有顯著的益處,多項研究指出,每天攝取開心果連續一個月,可以顯著降低收縮壓(血壓讀數中的第一個數字),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4. 剝殼機制 幫助控制食量

與其他堅果相比,開心果的外殼有助於控制攝取量。剝殼過程能讓人放慢進食速度,提高對食量的察覺,避免無意識的過量攝取,是控制熱量的好幫手。

5. 低熱量 高纖維 提供長效飽足感

開心果是熱量最低的堅果之一,富含膳食纖維和蛋白質,能提供長時間的飽足感。法國一項研究顯示,受試者每天攝取250大卡來自開心果的熱量,但體重並未上升,這表明開心果可能有助於管理體重。

6. 富含抗氧化劑 減少發炎與細胞損傷

根據《Food & Nutrition Research》期刊,開心果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多酚類和維生素E,這些抗氧化成分有助於減少發炎、降低癌症風險並延緩老化。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開心果有助維持細胞健康預防慢性病

Roussell博士強調,抗氧化劑對維持細胞健康和預防慢性病至關重要,而開心果正是極佳的天然來源之一。

開心果蛋白質屬不完全蛋白質

不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營養師主任蘇秀悅提醒,雖然一份49顆開心果含有6克蛋白質,與一顆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相當,但開心果富含的蛋白質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無法與雞蛋相提並論。

開心果熱量達180大卡應適量攝取

另外,開心果的熱量為180大卡,而1個水煮蛋僅有75大卡。儘管開心果富含植物纖維與抗氧化物,但熱量也不容忽視,因此建議適量攝取。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台灣一名營養師教5招改變生活型態預防糖尿病,其中運動和飲食均是關鍵!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糖尿病患病率高 併發症風險不容忽視

糖尿病非常普遍,現時在香港約每10人便有1人患糖尿病。若血糖長期控制不當,除了易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腳」等嚴重併發症,亦會對整體健康構成長遠威脅。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不良生活習慣與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針對此問題,台灣註冊營養師珊珊近日於社交平台發文指出,糖尿病並非無法預防,許多慢性疾病其實與長年累積的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她強調,久坐少動、飲食不均、經常熬夜,以及吸煙飲酒等都是高危因素,長期忽視將增加患上三高乃至更嚴重疾病的風險。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5個調整生活型態的建議

珊珊指出,偶爾享用大餐或炸物無可厚非,有助心靈獲得滿足,但若天天放縱,例如經常進食高油高糖食物,對身體而言無異於長期消耗。尤其是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士,更應重視日常作息與飲食的調整。對此,她列出了5個「調整生活型態」的方向給大家參考:

1. 減重5%至10%: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人士而言,減重不僅是必要的,更應列為首要目標。

2. 控制脂肪攝取:每日總脂肪攝取應控制於總熱量的3成以下。

3. 減少飽和脂肪攝取:飽和脂肪應控制於每日總熱量的1成以下。

4.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每攝取1,000千卡熱量應配合15克膳食纖維。例如,每日攝取1,500千卡者,應攝取不少於23克纖維,攝取1,800千卡者,則建議至少27克。

5. 規律運動: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健康從來不是單靠「節食」或「短期努力」就能達成,而是一種長期累積的生活態度。唯有建立良好習慣,才能真正遠離慢性疾病的威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