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府公布了新一期的財政預算案,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其中,收緊長者「兩元乘車優惠」、2500元學生津貼等話題成為媒體焦點,甚至引發了一些爭議。這些討論固然有助於政府進一步改善施政、優化財政效率,但部分批評卻流於表面,僅圍繞熱門話題吸引眼球,忽略了政府在平衡財政壓力與民生需求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這種「標題黨」式的評論,未免有失偏頗。

事實上,這份財政預算案中有許多值得肯定的「亮點」,展現了政府在財政管理與民生保障方面的務實與擔當。

首先,是政府在控制開支,強化財政管理方面確實取得了顯著成效。2024-25年度的政府經常開支修訂預算為5,625億元,較原本預算減少了177億元(約3%)。這一成果並非偶然,而是政府積極推行「資源效率優化計劃」的結果。更令人鼓舞的是,政府決定加大這一計劃的力度,將2025-26年度的節省幅度由1%提升至2%,並延續至2027-28年度。預計從2027-28年度開始,每年可節省273億元。這一系列措施充分顯示了政府對公共財政壓力的清醒認識,以及與市民共同面對挑戰的決心。

在嚴格控制開支的同時,政府並未忽略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儘管「二元優惠」和2500元學生津貼等話題被熱炒,卻鮮有人提及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不減反增。例如,「綜援」和「長生津」等社會福利開支,從2024-25年度的約760億元增加至2025-26年度的840億元。這一舉措明確顯示,政府並未向最弱勢群體「開刀」,而是將他們的福祉放在首位。這種以民生為先的政策取向,正是本屆政府有擔當的具體體現。

而細看被熱議的「二元優惠」和2500元學生津貼等議題,不難發現政府的微調措施是為了在打擊濫用福利、提升計劃可持續性與減低對受惠人士影響之間取得平衡。事實上,財政預算案中的各項措施,既考慮了香港的社會實際情況,也兼顧了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政府在控制開支的同時,盡量減低對一般市民的影響。例如,通過「資源效率優化計劃」節省的開支,將用於支持其他重要的社會和經濟項目,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這種「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正是政府對市民負責任的表現。

總的來說,這份財政預算案不僅展現了政府對公共財政管理的嚴謹態度,更體現了本屆政府以民為本、積極應對挑戰的擔當精神。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香港政府能夠在控制開支的同時,兼顧社會保障和民生需求,實屬難能可貴。

這種以民為本、務實進取的施政方針,正是香港在面對挑戰時能夠穩步前行的關鍵。這份預算案值得我們市民大眾的支持與肯定。讓我們為本屆政府的擔當點讚,也為香港的未來共同努力!

全毅宇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