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名校大學生集體「拋棄」海外留學 拆解三大留國深造原因

博客文章

內地名校大學生集體「拋棄」海外留學 拆解三大留國深造原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內地名校大學生集體「拋棄」海外留學 拆解三大留國深造原因

2025年03月12日 11:33 最後更新:11:42

據公眾號「智谷趨勢Trend」報導,內地的名校大學生,正集體「拋棄」出國留學,最新數據令人震驚!北京大學2024年本科出國深造人數為641人,與2019年的818人相比,減幅超過21%。清華大學尚未公佈2024年的數據,但從2019到2023年短短幾年間,就減少了196人,降幅高達28%。而變化最大的,是北京理工大學,從2019年的675人減少至2024年的330人,減幅超51%;其他傳統名校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的海外升學人數,在這五年間也分別縮水28.57%和17.70%。留學時代落幕,釋放什麼訊號?

中國教育發展策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志文發現,近幾年清華、哈工大、西工大、北航等著名理工科大學的出國留學人數出現大幅下挫,部分高校下降尤為明顯,2022年的下降幅度甚至將近到2/3,如哈爾濱工業大學2019年大學部學生出國人數為478人,2022年僅剩182人,下降幅度達61.82%;北京航太航空大學2019年本科生出國人數為659人,2022年為245人,下降幅度達62.82%。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而且,從相關數據看,中國已失去成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第一「生源國」地位,現已讓位給印度。陳志文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時指,「幾乎在所有西方國家,中國留學生都出現了人數下滑或者增長乏力,印度則在全面趕上。」

美國權威資訊庫OPEN DOORS數據顯示,在2020到2024年期間,美國全部的國際學生人數從不到92萬增加到將近113萬人,增長了約23.26%;惟中國赴美留學人數卻持續下降,早就跌破30萬,2020至2021與2023至2024兩個學年比較下,減少了12.58%。換言之,與國際赴美留學人數不斷增長的趨勢恰恰相反,中國赴美留學生的人數不增反降。中國赴美留學人數甚至在2024年被印度反超,拱手讓出長達15年的「留美第一大國」稱號。

再看另一「留學大國」英國, 2023年7月到2024年6月的一年內,英國內政部共發放43萬份學生簽證,較去年同期簽證發放量下降了13%。

根據英國發布的《年度簽證數據統計》,內地留學生赴英留學在兩年前已達高峰,近兩年逐漸減少。不過,卻出現一個新現象,亞洲正成為不少中國留學生的新目標,如新加坡。

據新東方發布的《2023年中國學生海外留學報告》顯示,從2019年到2023年這五年間,中國研究生考慮留美的比例已從45%下降到30%;相反,考慮申請去新加坡學校的學生比例從9%上升到15%。馬來西亞的全球教育服務(EMGS)統計數據顯示,過去5年來自中國的留學申請數量增近3倍。

從宏觀看,因複雜的國際局勢,「安全審查」成為不少留學生的一個重要考慮。有媒體報導,越來越多的大學受多重壓力,成為研究審查的參與者。有部分案例,中國留學生還面臨著因學科或學校「敏感」無法拿到offer,也有人拿了offer後無法通過簽證審查,有人的審查成為無限期的等待,有人更被迫中途退學;

美國早在2018年就規定縮短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有效期限。2020年美國撤銷了1,000多名中國公民的簽證,暫停被視為具有「安全風險」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從中國入境;英國推出ATAS留學禁令,點名限制中國留學生學習物理、化學、網路科技、人工智慧等一系列理工學科,即使暫時逃過一關,每六個月就要面臨再次審查;瑞士也不再「中立」,開始加大中國留學生的審查,如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在2024年年底對外宣布了一項新的安全審查措施,增加對中國大學的限制數量。

另一方面,學費也越來越貴。美國CollegeBoard發布了《2023-2024年美國高等教育學費報告》,不管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費都在不斷上漲,公立學校每年總費用也在2萬美金以上,更不用說世界頂尖大學,學費更是蹭蹭往上漲。

但數據顯示,近幾年海外留學生的實際年薪不斷下滑,且降幅相當明顯,更重要是連選調生考試也開始拒絕留學生了。廣東、山東、北京等地發布的2025年選調生考試公告中都將大學範圍收窄,直接砍掉海外大學。

此外,也可能與內地高校擴招有關。短短五年內,全國招收研究生的成長幅度就已高達42.03%,不少名校的國內深造率,幾乎都呈現上升的趨勢,特別是「高校頂流」北京大學,從2019年的43.51%飆升至2024年的65.20%,上升了足足22.34%;北京理工大學也從2019年的43.69%增至2024年的62.93%;中國科技大學、同濟大學等也普遍增加10%到20%左右,顯示國內大學的吸引力愈來愈大。

事實上,這幾年裡,國內高校實力不斷增強,從QS世界大學排名榜中的位序變化就能窺見一二。北京大學直接前進到第14名,進步16名;北京理工大學,進步了162名;同濟大學,進步了99名;武漢大學,進步了63名。在2025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清華、北大同時也超過了耶魯大學。

國內高校更吸引擁有海外學士或碩士學位背景的學子回流,他們主要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世界名校。

學子回流入讀的學校,更是要錢有錢,要實力有實力,如南方科技大學,2024年的生均預算經費高達56.51萬元(人民幣),僅次於清華大學的63.31萬元與上海交通大學的58.24萬元。

另在2024年中國高校在《Nature》、《Science》頂刊發文榜單前10名中,就有兩所新型研究型大學位列其中,南方科技大學和西湖大學分別排名第七、第九。

這是最難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升學轉向的背後,其實是關乎時代紅利的精準押注,一代名校學霸正「用腳投票」,期許能走得更遠。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乙遊,即乙女(源自日語,意為少女)遊戲,作為年輕女性在虛擬世界中的「自留地」,它一方面體現了社會觀念的變遷,另一方面為遊戲產業收獲了可觀的流水。開發、推廣乙遊的過程,見證了現代社會女性消費力量的崛起。

內地《半月談》注意到,2024年末,「中國iOS應用商店遊戲暢銷榜」出爐,冠軍是一款名為《戀與深空》的乙遊。另外,疊紙、網易、靈犀互娛等,都推出了乙遊產品,如《世界之外》《如鳶》等,均收獲了不錯的流水。乙遊玩家展現出驚人的消費能力:根據2024年天貓「雙11」銷售數據,疊紙心意旗艦店在潮流玩具店鋪銷售榜中表現突出,位列第二。

《戀與深空》

《戀與深空》

乙女遊戲就是以女性玩家為主要受眾、圍繞著一個女主人公和多個男性角色展開劇情的互動遊戲。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遊戲市場開始出現以女性為受眾的戀愛模擬遊戲,它們以女性視角展開,發展情感關係。日本光榮株式會社1994年發布的遊戲《安琪莉可》廣受好評,對乙遊的全球推廣起了重要作用,被認為是乙遊的開山之作。

2017年,隨著國產乙女遊戲《戀與製作人》上市,這片「粉色疆域」正裂變為現象級文化風口。遊戲廠商在技術、玩法與題材上不斷創新,希望借此抓住女性玩家的心。《戀與製作人》《時空中的繪旅人》等遊戲,憑借精美的製作和觸動人心的劇情,吸引了大量玩家;《世界之外》採取穿越模式讓玩家體驗多樣的情感旅程;《光與夜之戀》除了傳統的劇情推進外,還融合了卡牌收集系統和彈幕消除的戰鬥玩法。

乙女圈內部文化和規則不斷發展變化,形成了獨特的社群,並圍繞遊戲培育出一個包含廠商、玩家、coser(角色扮演者)等在內的龐大生態圈。過去幾年,乙遊一直被視為遊戲行業的「小眾」賽道。2024年以來,乙遊成為一種新主流,玩家群體龐大、黏性高,還熱衷於購買IP聯名服飾、cosplay(角色扮演)、立牌及公仔等周邊產品。

乙遊截圖

乙遊截圖

乙遊反映了現代女性對情感生活的嚮往。可以說,乙遊不僅是消遣娛樂,還是一種文化現象。

從體驗出發,乙遊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女性心理需求,融合了浪漫、夢幻與感性元素,為玩家提供了自由、安全、浪漫的情感體驗空間。玩家可以深入體驗愛情、友情、家庭等豐富的場景,從遊戲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感受到被關注、被包容、被接納。

乙遊的流行,反映出年輕人對傳統戀愛模式的顛覆。在虛擬空間中,玩家可以根據喜好,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角色,並與之發展出各種浪漫關係。玩家不再是被動的觀眾,而是故事的主角,體驗雙向互動的情節。這種高度沉浸式的體驗,是乙遊吸引玩家的重要原因。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乙遊提供的這種體驗雖然虛擬,卻可以成為玩家的一種情感寄托,成為其表達自我、尋求認同的平台。在遊戲中,玩家正視自己的慾望,學會如何構建平等、健康的關係,逐漸成為一些人的戀愛「代餐」。

不局限於甜蜜的戀愛故事,一些乙遊還融入了冒險、成長元素,更注重平等互動——玩家可與男主並肩作戰,共同面對困難。這種設定,賦予玩家更多自主性,展現了更複雜的情感層次,以及女性角色的成長空間。有的挑戰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為玩家的個性成長提供了鍛煉機會,為生活積累經驗值。

調查研究證實,乙遊能對女性的戀愛觀產生一定影響。遊戲提供了一種安全的情感實踐空間,玩家通過面對種種情感難題、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助力玩家的人格成長。

乙遊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還面臨著爭議和挑戰。如何在關照青年情緒消費需求的同時,讓乙遊健康有序發展,還需要更多智慧和力量的加持。

作為一種消費行為,遊戲玩家在解鎖任務的同時,也在購買自己的身份認同。在乙遊中,通過消費行為,玩家可以構建與男主角的關係——消費的額度越高,與對方的互動感就越密切,產生的身份代入感也就越強。面對遊戲世界的消費陷阱,玩家在享受樂趣的同時,也應避免過度「氪金」,保持理性消費、健康娛樂的理念。

部分年輕人缺乏現實中的情感支持,玩乙遊成了一種逃避現實、緩解孤獨感的方法。盡管數字世界可以編織一段浪漫的關係,提供多樣的情感體驗和情緒價值,扮演情感宣洩的出口,但長期沉溺在虛擬親密關係中,玩家或因此而逃避現實。

心理學家提醒,在乙遊中,因算法而「被選擇、被拼接、被想像」,容易過度沉迷不能自拔,對現實中的戀愛感到失望,並由此疏遠、拒絕,甚至脫離真實的社交關係。在享受遊戲帶來樂趣的同時,要保持理性和自我認知,釐清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虛擬世界再美好,也不能取代現實生活,更不能讓遊戲成為逃避現實的工具。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