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世衞區域主任參觀「賽馬會流金匯」 了解以創新模式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構建長者及友善社區環境

社會事

世衞區域主任參觀「賽馬會流金匯」  了解以創新模式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構建長者及友善社區環境
社會事

社會事

世衞區域主任參觀「賽馬會流金匯」 了解以創新模式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構建長者及友善社區環境

2025年03月19日 12:52 最後更新:14:35

世衞西太平洋區域主任Saia Ma'u Piukala 醫生早前官式訪問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了解兩地的基層醫療發展,行程包括於3月14日參觀位於大埔的「賽馬會流金匯」,認識馬會多年來在推動初老人士(50歲或以上)和長者(60歲或以上)基層醫療發展的貢獻。

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Saia Ma'u Piukala 醫生(右三),在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陳載英(右一)和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席秘書長辛保運(左三)陪同下參觀「賽馬會流金匯」,了解中心提供的日間護理服務和基層醫療服務,如營養烹飪班及中醫藥診所等。

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Saia Ma'u Piukala 醫生(右三),在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陳載英(右一)和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席秘書長辛保運(左三)陪同下參觀「賽馬會流金匯」,了解中心提供的日間護理服務和基層醫療服務,如營養烹飪班及中醫藥診所等。

參觀當日,Saia Ma'u Piukala 醫生在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陳載英和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席秘書長辛保運陪同下,獲中心代表接待,向他們介紹「賽馬會流金匯」的最新服務和設施,他們更與中心的服務使用者交流。

「賽馬會流金匯」於 2009年成立,提供一站式和多元化的基層醫療及日間護理服務,是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 2006年主導推行的「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下其中一項嶄新的社區服務,旨在加強長者護理服務和改善長者生活質素。

一眾嘉賓參觀「賽馬會流金匯」,了解中心提供的日間護理服務和基層醫療服務。

一眾嘉賓參觀「賽馬會流金匯」,了解中心提供的日間護理服務和基層醫療服務。

Saia Ma'u Piukala 醫生表示:「很高興有機會深入了解『賽馬會流金匯』在推動和實踐初老人士及長者基層醫療服務的工作,這些經驗和有關服務所收集的回饋,對世衞在提升環球健康水平,特別是長者基層醫療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陳載英指出:「人口老化對香港乃至世界構成了重大挑戰,對公共醫療系統帶來了沉重的壓力。我們很榮幸能藉這次機會,向世衞代表分享馬會如何以創新模式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構建長者及年齡友善的社區環境。」

一眾嘉賓參觀「賽馬會流金匯」,了解中心提供的日間護理服務和基層醫療服務。

一眾嘉賓參觀「賽馬會流金匯」,了解中心提供的日間護理服務和基層醫療服務。

「賽馬會流金匯」採用醫社合作模式,提供多元化的長者服務,包括為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提供日間護理服務、如治療、基本護理和康復訓練等,以提升他們的自理能力,延緩認知能力下降。中心還提供一系列基層醫療服務,如眼科檢查、聽力測試、中醫診症、健康飲食和營養建議,以及有關健康監測的工作坊和培訓等,向長者推廣健康的生活模式和防止過早退化。中心自成立以來已錄得超過 40 萬人次使用其基層醫療及日間護理服務。

近年「賽馬會流金匯」亦開始與多間大學和非政府組織合作,成為多個先導計劃的試點,為進一步擴展至全港作準備。這此計劃包括賽馬會脈脈關心慢性病預防及管理計劃,透過中醫篩查及治療,推廣慢性病的預防和管理;以世衞《老年人綜合照顧指南》為藍本,為50 至 64 歲女士推廣健康身生活的賽馬會「50展新晴」婦女健康計劃;及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和捐助的賽馬會「e 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應用電子健康科技,鼓勵長者建立健康管理習慣。

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Saia Ma'u Piukala 醫生(右四)參觀「賽馬會流金匯」, 並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陳載英(左四)、 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席秘書長辛保運(右三)、賽馬會藥健同心藥物支援網絡召集人陳肇始教授(左三)、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右二)、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公室規劃管理司執行主任劉岳博士(左二)、賽馬會流金匯總經理何貴英(右一)及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臨床中醫藥)卞兆祥教授(左一)一同合照。

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Saia Ma'u Piukala 醫生(右四)參觀「賽馬會流金匯」, 並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陳載英(左四)、 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席秘書長辛保運(右三)、賽馬會藥健同心藥物支援網絡召集人陳肇始教授(左三)、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右二)、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公室規劃管理司執行主任劉岳博士(左二)、賽馬會流金匯總經理何貴英(右一)及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臨床中醫藥)卞兆祥教授(左一)一同合照。

為香港積極構建健康社區外,馬會及其慈善信託基金於2023年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集「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於一身,致力推廣公益慈善的領先思維,亦為推動專業及效益爲本的公益慈善作出貢獻,包括支持世衞在應對環球衞生挑戰的工作。早前1月在2025瑪希敦王子獎大會上舉辦了一場特別環節,會上宣佈捐款190萬美元(折合約1,480萬港元),支持世衞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推展一項為期三年、在菲律賓、湯加和所羅門群島推動基層醫療層面控制和管理非傳染疾病的先導計劃。

「寶馬香港打吡大賽2025」星期日(3月23日)在沙田馬場舉行,吸引近7.2萬人入場,當中沙田入場人數超過6.1萬人,而內地及海外旅客的入場人數逾9000人,兩者均創下歷來香港打吡大賽新高,而全日10場賽事共錄得逾17億港元投注額,也是打吡大賽的新紀錄。

馬場導賞團吸引不少內地旅客參加,他們認為此團有助認識香港賽馬文化。

馬場導賞團吸引不少內地旅客參加,他們認為此團有助認識香港賽馬文化。

星期日入場的9000多名旅客中,部份更參加了馬會由今季起舉行的旅客體驗包和旅遊大使導賞團,親身參觀馬場內的互動體驗區、馬匹亮相圈,以及到終點附近觀賞賽事,從而更深入了解及體驗香港的賽馬文化及賽馬運動。

內地遊客對香港賽馬文化深感興趣。

內地遊客對香港賽馬文化深感興趣。

參與導賞團的內地旅客在馬匹亮相圈觀賞出賽馬匹行圈

參與導賞團的內地旅客在馬匹亮相圈觀賞出賽馬匹行圈

來自上海的聶小姐及劉小姐均表示:「我們原本不認識賽馬,現在對香港的賽馬文化和養馬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導賞團又向我們介紹歷屆馬王,並與牠們的壁畫打卡,令我們感受到賽馬的吸引力。」她們在訪港的兩天行程中,透過社交媒體得知香港打吡大賽,特意前來沙田馬場觀賽。

上海旅客劉小姐(左)及聶小姐特意入場觀賽寶馬香港打吡大賽

上海旅客劉小姐(左)及聶小姐特意入場觀賽寶馬香港打吡大賽

順德旅客郭先生曾多次來港,但此行是專程為觀賞歷史悠久的香港打吡大賽而來。首次在沙田馬場觀賽的郭先生對現場的熾熱氣氛印象深刻:「賽馬和其他競技運動一樣,在衝線前的關鍵時刻,全場觀眾為自己支持的馬匹加油吶喊,令人難忘。」

順德旅客黃先生(左)和郭先生專程為觀賞歷史悠久的香港打吡大賽而來港

順德旅客黃先生(左)和郭先生專程為觀賞歷史悠久的香港打吡大賽而來港

有超過150年歷史的香港打吡大賽,向來備受馬主、練馬師及騎師高度重視,今屆賽事最終由呂健威訓練、韋紀力策騎的「百賀飛駒」脫穎而出勇奪冠軍。賽後「百賀飛駒」團隊獲馬會主席利子厚頒發獎盃,他們隨後乘坐開篷跑車在草地跑道上巡遊,接受馬迷祝賀。

由呂健威訓練、韋紀力策騎的「百賀飛駒」脫穎而出勇奪香港打吡冠軍。

由呂健威訓練、韋紀力策騎的「百賀飛駒」脫穎而出勇奪香港打吡冠軍。

寶馬香港打吡大賽吸引接近七萬二千人入場觀賞,場內氣氛熾熱

寶馬香港打吡大賽吸引接近七萬二千人入場觀賞,場內氣氛熾熱

呂健威訓練的「百賀飛駒」勇奪寶香港打吡大賽冠軍,並拉頭馬祝捷

呂健威訓練的「百賀飛駒」勇奪寶香港打吡大賽冠軍,並拉頭馬祝捷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