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生留學英國熱轉冷 3原因令「金牌」褪色 美加吸引力齊跌3冷門國躍升

博客文章

港生留學英國熱轉冷 3原因令「金牌」褪色 美加吸引力齊跌3冷門國躍升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港生留學英國熱轉冷 3原因令「金牌」褪色 美加吸引力齊跌3冷門國躍升

2025年03月27日 21:29 最後更新:21:40

我日前寫過,因種種問題,包括特朗普辣手對外籍學生等,令港生留學美國現跌勢,一位升學專家朋友看後同我講,本來是許多港生首選的英國,吸引力也不如前,「金牌」正漸褪色,主要是受到3個負面因素影響,如此下去,「留學王國」的地位將難保。另有留學顧問給我看近期一份研究報告,原來申請到加拿大、澳洲和美國升學的外籍地都齊齊減少,反而3個冷門國家,包括德國、法國和芬蘭卻躍升,顯示留學市場出現逆轉。香港的大學正打造「留學品牌」,大可加入競爭,搶奪市佔率。

英國多間大學陷於財困,衍生4個負面因素,包括學費上漲及排名下降,「金牌」漸褪色,令港生留學英國由熱轉冷。

英國多間大學陷於財困,衍生4個負面因素,包括學費上漲及排名下降,「金牌」漸褪色,令港生留學英國由熱轉冷。

英國真是頭頭碰着黑,今年流年五行「欠水」,財相李韻晴剛公布春季財政預算案,2025年經濟增長預計只得1%,本年度財赤達361億鎊,故要大削社會福利等開支。政府沒財、經濟萎縮,大學亦難逃衝擊,它們本已紛紛喊窮,近期財困更變本加厲,被迫裁員及收縮開支,結果大大削弱在留學市場的競爭力。

升學專家指,據英媒近日報道,逾80間英國大學為應對困境,準備進行重組及裁員,其中卡迪夫大學、杜倫大學、謝菲爾德大學等有名學府,因收生不足,收入下降,須裁減教職員。估計英國的大學可能因此流失10000個職位,教育質素下跌勢所難免,家長作選擇時,多了人思慮一個問題:花錢送子女去英國讀書是否物有所值?

朋友說,英國的大學縮皮求存,並設法搵銀,對吸引外國學生(包括港生)有4個負面影響:1是大學受限於政府政策,本地生學費增加有限,只好狂打外國學生荷包,港生所付學費勢飆升,住宿和其他生活費用也水漲船高,令家長的負擔大大加重,是否選擇去英國,要重新計過條數。

第2是,大學狂削開支,投入科研和師資的錢因而減少,直接影響大學的國際排名。港生考慮入讀那幾間大學,都會先看它們在榜上排第幾位,排名下跌當然不利收生,若英國的大學整體都降級,更打擊英國的高等教育聲譽。

朋友指第3個不利因素是,大學財困裁員減成本,因而會刪減部分課程,令外國學生對學系的選擇減少,從而影響他們未來就職。此外,港生在住宿和學習支援等方面,正遇到更多問題。

不過,對港生而言,大學情況差也是個機會,因為大學都想多收外國學生吸水解困,港生申請入學自然可較易得手。但升學專家朋友說,情況雖如此,家長作决定時,要考慮其教學質素下降的問題,錢要花得其所,不應但求入了學就算。

另一位留學顧問傳给我一份研究報告,說除了留英學生減少外,加拿大、澳洲和美國都出現同樣情況,原因是學生簽證收緊、學費和生活開支增加,以及畢業後留下就業的機會減少。

這報告指,加拿大本是中國和印度學生留學的熱門地點,但2024年申請的學生大跌46%,這與政府限制留學許可,並嚴控畢業後在當地工作,有直接關係。

申請留學澳洲的學生人數,同樣大跌,減幅達36%,原因與加拿大相同。至於申請去美國升學的外國學生,亦減少了11%,原因之一是學生簽證的政策三時花、六時變,很不確定。去年特朗普還未回朝,他辣手對待外國學生到近日才出現,估計今年選擇赴美升學的人數勢必再減。

朋友引用那份報告指,有3個留學冷門國家,外國學生申請升學躍升,第一個是德國,主要因延長了留學生課餘工作的時間,又安排他們過渡至永久居留,故上年度申請人數達380000。

第二個是法國,因它擴大了國際生留學計劃,並提供住宿津贴等,故申請入學人數增加了5%。第三個是芬蘭,留學生之所以增加,招數是加強英語授課,特別是商業和醫療衛生的課程,而其學費亦相對較低。

朋友說,國際留學市場正出現「洗牌」,傳統熱門地如英、美、加、澳,因經濟、入境政策和地緣政治等種種原因,已漸失優勢,內地和香港學生不少轉往其他較冷門的國家。香港正打造「留學品牌」,現在是大好時機,應加大力度搶佔更大市佔率。

外國學生,包括港生,申请赴加、澳、美升學的人數都齊齊下跌,國際留學市場出現「洗牌」。

外國學生,包括港生,申请赴加、澳、美升學的人數都齊齊下跌,國際留學市場出現「洗牌」。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中美高層就關税議題開始接觸(不是談判)之際,特朗普接受網紅訪問時說,他會在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獄中的「黎老闆」聽到這消息,或會很雀躍,起碼往日的偶像和靠山沒遺忘自己,不過這「頭號侵粉」可能又再空歡喜一場。一位長期留意黎案的朋友同我講,特朗普今次擺黎智英上枱,對案件的結果不會有任何影響,原因有四:

第一,特朗普說這話時態度甚hea,與上次接受同一網紅訪問時的語氣相近,頗有「講講冇壞」意味,不似以此作談判重要條件;第二,特朗普承諾當食生菜,日後中美真正埋牙時,他隨時調整策略,忽然失憶,「忘記了」自己說過什麼?第三,黎智英這張爛牌,對關税博弈已毫無作用,特朗普對此不會不知;第四,阿爺對黎智英案的態度硬如鋼板,沒絲毫講數餘地,即使對方提出,也必然撞板。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先講第一點,特朗普去年10月競選期間,上電台與保守派網紅Hugh Hewitt 對談,首次談及獄中的黎智英,當被問及若當選會否向習近平提出釋放黎,他以「隨口噏」語氣回應:「百分百會這樣做。」然後輕輕帶過,態度甚hea。今次他再接受Hugh Hewitt訪問,對方重提這問題,他亦同樣輕輕一句:「我想,提一提黎智英是個好主意。我們會記低,作為(中美)談判的一部分。」

朋友指,由上次訪問至今,黎智英審訊的新聞鋪天蓋地,黎的兒子黎崇恩及其國際法律團隊亦曾數度訪美,要求官員向特朗普傳達「救父」訊息,但他一直沒說過半句話,顯示對黎智英的關注不大,不似會把釋放黎作為談判條件。

至於第二點,特朗普經常反口覆舌,已成常態,不少說過的事,轉眼又會講另一套,厚着臉皮說「我有講過咩」,全不認賬。朋友說,如果他日後覺得提黎智英對談判未必有利,同樣會耍「食生菜」招數,當自己冇講過,畢竟在他眼中,黎只是一枚已報廢的棋,若策略上再無價值,棄之毫不可惜。

朋友指第三個原因是,中美貿易涉及的重大因素極多,每個議題都對經濟金融有深遠影響,博弈錯綜複雜,如以優次排列,黎智英案低無可低,完全無足輕重。這張牌細到冇人理會,美方豈會費心機用它來討價還價?

美方是否打「黎智英牌」,最重要是第四點,即如何評估中方對這議題的立場。朋友叫我看去年11月官方《大公報》一篇文章,該報評論員卓偉指出,對於處理黎智英案,將採取「三不原則」:一是不容外部勢力干擾法庭審理;二是不會因外部勢力施壓而退讓;三是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而核心一點是「嚴格依法辦事」。

簡而言之,黎智英案正由香港法庭審理,一切依照法律處理,不管是什麼人,即使是外國官員和政客,甚至是總統,都絕不容許以政治手段干預審訊,如有人這樣做,屬於違法,可以起訴。

由此可見,阿爺對黎案將堅守「依法辦事」立場,一定不會容許特朗普拿此案與中方講價。所以該文斬釘截鐵說,「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用俗語說,不論何人開出什麼條件,都絕對「冇得傾」。文章作者可能預見特朗普會有此一着,所以有言在先:「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中央一定會全力支持香港司法公正審理。」意思是,即使特朗普真的出手,只會碰到一鼻子灰,不會討到任何好處。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說會在中美貿談提黎智英,朋友覺得他只是「隨口噏噏」,貿戰發展到現階段,美國比中國更痛,也因而更急於講數,看來特朗普不會為了一枚沒講價作用的廢棋,影響整個棋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