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個二戰重大紀念節點,部分美國政客為追求地緣政治利益,竟配合日本進行歷史修正主義操作。
美日防長。AP圖片
3月29日,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出席硫磺島聯合追悼儀式,該活動被包裝為「美日戰死者」悼念儀式。
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和日本首相石破茂出席硫磺島聯合追悼儀式。AP圖片
對美方而言,硫磺島戰役本應作為太平洋戰場的重要轉折點加以紀念。然而赫格塞斯不僅首次出席這類聯合紀念活動,還在致辭中突破歷史認知底線:「我們不會忘記在硫磺島作戰的美國和日本士兵展現出的勇敢精神。這種精神,將在歷史的長河中、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以及美日兩國的盟友關係間永垂不朽,他們的英勇事跡永不褪色。」
日本首相石破茂則強調需傳承戰爭教訓,「真誠地希望永遠不要再發生戰爭慘禍的歷史。」
日本首相石破茂。AP圖片
儀式尾聲,99歲美軍老兵向日本移交戰時繳獲的日本國旗。
事後,美國國防部在官方X賬號發佈相關言論,將交戰雙方士兵以「英勇」等量齊觀地並稱。
美國國防部X賬號發文。
這種歷史定位的模糊化處理引發美國網民強烈反彈。評論中充斥著質疑:「國防部長究竟代表哪方立場?」「美日之間的戰爭,他支持誰?他敢回答是誰襲擊了珍珠港嗎?」「我反對赫格塞斯紀念硫磺島戰役雙方陣亡者,只有我們的陣亡者才值得紀念。」更有網民直指赫格塞斯的言論是對太平洋戰場犧牲的父輩的侮辱。
網民發文。
值得深思的是,日本外務省數十年來持續投入資源,試圖將二戰敘事由加害者轉化為受害者形象。如今更試圖將自身塑造為「戰勝國盟軍」的奇特定位。
二戰的正義與非正義分野本應明確,紐倫堡與東京兩大國際軍事法庭的設立正是基於此原則。麥克阿瑟「老兵永遠不死,只會慢慢凋零」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的名言猶在耳畔,而今美方政客的表演卻令歷史蒙塵。
日本謀求軍事正常化的過程中,歷史修正主義始終如影隨形。從安倍晉三等政客的言行可見,部分勢力從未放棄為軍國主義招魂。通過原子彈受害敘事、東京大轟炸等議題,日本試圖重塑國際社會對其戰爭責任的認知。這種策略甚至影響部分中國網民,出現為歷史罪行「學術洗白」的荒謬現象。
詞語運用折射價值判斷。如同不會用「勇敢」形容劫匪行凶,對侵略者的美化同樣違背基本倫理。若按赫格塞思的邏輯,是否應在911遺址稱讚劫機者的「英勇壯舉」?這種認知錯亂已突破文明社會底線。
歷史教訓歷歷在目:
1931年,國際聯盟對「九一八事變」的綏靖;
1937年,西方對日戰略物資輸送,終致珍珠港慘劇;
1939年,日本參謀本部計劃切斷中國物資通道,英國配合日本關閉了香港通道;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變爆發,美國才參戰。在隨後四年,日本人在美國輿論場上已算不得人類,連日本裔美國公民都得關進集中營,沒收一切財產;
1945年7月25日,美國下達投擲原子彈的絕密命令原件影印。
當前美國對日本的歷史縱容,與戰前何其相似。若按現有趨勢發展,終將動搖二戰確立的國際法理基礎。
值得警惕的是,西方某些勢力正系統性篡改歷史記憶。從將奧斯維辛解放者篡改為美軍,到抹殺蘇聯戰場貢獻,這種歷史虛無主義已形成操作範式。2020年美軍方公然宣稱獨自戰勝納粹的推文,便是典型例證。
二戰史觀關乎人類文明底線。戰勝國與戰敗國的歷史定位不容混淆,這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石。美國政客若持續顛倒黑白,終將自食其果。正如網民諷刺所言,何不前往歐洲戰場遺址「褒獎」納粹軍隊的「英勇」?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4月2日宣佈對幾乎全球國家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後,事隔36天,終迎來首個達成協議的國家。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英國政府同意對進口美國食品和農業產品讓步,以換取美方降低英國汽車、鋼鋁的關稅,英國亦會採購100億美元的波音客機,而波音公司會購買英國勞斯萊斯的飛機引擎,但美方依舊保留10%的基準關稅。
特朗普指,美英協議包括為美國出口產品增加數十億美元規模的市場准入;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右)則表示,英國將對美國開放市場,為美國出口業界增加50億美元的機會。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英國將會對美國開放市場,為美國出口業界增加50億美元的機會,而美國仍會對英國徵收10%的關稅,將為美國增加60億美元收入。他又宣布,英國會採購100億美元的波音客機,作為協議一部份;而波音公司會購買英國勞斯萊斯的飛機引擎,華府也已同意豁免相關引擎和飛機零件的關稅。據報,英國航空的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IAG),將會購買30架波音787飛機。
英國政府隨後亦發表聲明,稱英國汽車出口至美國的關稅將從27.5%降至10%,關稅優惠將適用於10萬輛英國汽車,幾乎涵蓋去年英國對美出口的全部數量;另鋼鐵和鋁關稅從25%降至零。首相施紀賢形容是歷史性一日,認為協議將促進兩國之間的貿易、創造就業,英國亦向世界發出對商業持開放態度的訊息。
英首相施紀賢認為協議將促進兩國之間的貿易、創造就業,英國亦向世界發出對商業持開放態度的訊息。
雙方也就牛肉市場達成新的互惠准入協議,英國農民獲得1.3萬噸免稅配額,英國亦將把來自美國、用於啤酒生產的乙醇關稅降為零。還有許多實質條款和細節,將在未來幾星期敲定。
特朗普指,協議包括為美國出口產品增加數十億美元規模的市場准入,特別是在農業方面,大幅增加牛肉、乙醇和農民生產的幾乎所有產品。特朗普表示,與英國的協定是一項完整而全面的協議,將鞏固美國和英國之間未來許多年的關係。消息一出,美股三大指數齊升。
作為美國親密盟友,在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中,英國並沒有得到特殊關照,除要繳10%的基準關稅,還要繳25%的鋼鐵、鋁和汽車的進口稅,之後英國政府一直尋求美方降低關稅的協議。
據知情人士表示,美英兩國最近幾星期一直在進行談判,雙方尋求盡快達成協議,討論內容包括降低英國對美國產的汽車和農產品的關稅等。
有英國官員透露,要達成協議很困難,他們的目標是對少數產業實施關稅減免,策略是要達成一項不太雄心勃勃的協議,並利用該協議在未來幾年建立更全面的經濟夥伴關係。另有媒體透露,在談判過程中,英國官員一度認為特朗政府的做法「混亂不堪」。
美國是英國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數據顯示,2024年雙邊貿易規模為1,480億美元,美國對英國順差達到了120億美元。兩邊的貿易,其實美國佔了更大便宜,有媒體分析,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願意與英國進行談判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英國鋼鋁的出口雖然在全球市場中僅佔極小份額,但美國是全球最大鋼鋁產品進口國,如今英國賣到美國的鋼鋁獲零關稅待遇,頓時削弱歐盟和其他國家同類產品在美競爭力,可能加劇摩擦。此外,汽車關稅10%也將成為其他談判國競相爭取的基本標準。
但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國家或地區,都能享有和英國一樣的待遇,讓美國維持10%的基準關稅,正如特朗普5月8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表示,這不是未來協議的範本,因這個數字很低,「他們做了一筆好交易」,其他國家的關稅稅率可能會高得多,因為「他們有巨額貿易順差,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沒有正確對待我們」。
除了英國,據報,特朗普政府即將與以色列和印度達成貿易協議。上月底,美國副總統萬斯展開印度訪問,議題為經濟、貿易和地緣政治等。印度原預計在英國之前率先與美簽署協議,但因白宮方面否定了印美零關稅框架,目前雙方談判陷入僵局;另美國也同時與日本、韓國和越南等幾個亞洲國家進行談判。
歐洲方面,4月8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向世貿組織投訴美國關稅,並計畫對950億歐元的美國進口產品採取反制措施,針對飛機、酒精飲料、魚類、汽車和汽車零件、以及化學品、塑膠、電氣設備、保健產品和機械。此外,還包括可能實施限制的價值44億歐元歐盟廢鋼和化學產品出口。
美國財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本星期訪問瑞士期間會見該國總統,瑞士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對美出口佔其出口總額約15%,貝森特曾表示,美國有18個重要貿易夥伴,對他們達成協議有高度信心。
而在瑞士期間,貝森特亦將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外交部星期三(5月6日)公布,何立峰將在訪問瑞士期間,與貝森特會談。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美國通過多種渠道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就關稅等問題與中方談起來。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的基礎上,中方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但強調中方絕不會犧牲原則立場、犧牲國際公平正義去尋求達成任何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