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大戰因為國際形勢急轉直下,全球大國為戰爭作好準備,這已經不是偽命題,而是經過各方深思熟慮的結果。中俄美以外,還有誰?
德國軍隊最近獲得可大幅增加軍事投資的許可,德國防長布魯爾向 BBC表示,增加軍費迫在眉睫,他相信俄羅斯的侵略不會止步於烏克蘭。「我們受到俄羅斯的威脅。我們受到普京的威脅。我們必須採取任何必要的行動來阻止這種威脅。」他警告說,北約應該為最快四年內可能發生的攻擊做好準備。
德國《焦點》周刊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3月18日在一次閉門會議上向俄羅斯精英表示,願意為烏克蘭和平問題進行長期談判,同時打一場「百年戰爭」也在所不惜。分析指出,俄烏戰事的「和平」希望因為特朗普的調停介入下,反而變得複雜,澤運斯基沒有在白宮簽訂任何協議,更加趁混亂 (與美國副總統萬斯炒大鑊)連午飯也不留下而離去,特朗普失去籌碼,難向俄羅斯交代,原來設計是一盤「交易藝術」,如果「爛尾樓」收場。
普京對局勢分析是不存幻想,他說︰「和平進程可能耗時漫長且未必能取得成果。」同一時間,特朗普接受NBC訪問時,沒有躬身自省,反而遷怒於不配合美國的普京,還亮出他的絕招,威脅若俄烏戰事因俄方原因持續,將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徵收「二級關稅」。
美俄關係之前令人憧憬是美滿的天設之合,不過,德國防長已對前景感到悲觀,站在西方的角度看事物,他說︰「這不是我需要多少時間,而是普京給我們多少時間來做好準備,但我們愈早準備愈好。」其實,關於戰爭,德國內部早已起了變化,「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徹底改變了德國的思維」,BBC訪問德國智庫專家說︰「我們不知道美國的未來走向,但我們知道,對於我們的安全來說,我們可以百分之百依賴美國保護的信念——這種信任現在已經消失了。」
德國可以做些什麼?一句話︰「心動不如行動。」《德國之聲》報導︰「德國將在未來幾年大幅增加國防開支,這也將改變德國目前的工業格局。可以想像,工作崗位可能會從德國陷入困境的汽車製造轉移到軍工行業。」目前,德國的工業旗艦汽車企業如大眾因銷量下降需要大量裁員,但是製造坦克和導彈的軍工企業正在積極招聘工人。
「研究報告,歐洲的北約成員國預計每年將總共在軍事防禦方面投資約720億歐元;這筆投資將創造或保障歐洲68萬個工作崗位。」歐洲國防工業高層決策者的結論,一致認為軍工行業就業機會將在整個歐洲大幅增長。德國似乎找到戰時經濟的部署方案,內容也教人感到「驚喜」,這個歐洲隱形巨人,想一下子解決所有困擾該國的問題,戰爭或是不錯的選擇。
還有誰要蹚這潭混水?估計陸續有來,因為這種現象具有強大的「傳染性」。歸根到底怪得誰?志大才疏又沒有執行力的美國總統,現在像一個沒有M-16自動槍身高的頑童,但真的手持上滿槍膛的M-16走入遊樂場耍樂,你話點算好?報警都冇用啦,咪一人買把AK-47或者M-16來防身囉!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