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專家警告,衣物浸泡過夜不僅無助於清潔,反而導致細菌「萬倍增長」,造成健康隱憂。
示意圖。設計圖片
衣物浸泡過夜促進細菌滋生
許多人習慣將髒衣物放入洗衣機加入洗衣液浸泡一整晚才清洗,認為這樣能更有效去除污漬。然而,台灣家事專家陳安祺提醒,衣物本身帶有大量細菌,特別是在濕熱氣候和溫水環境中,如果浸泡超過一小時或是隔夜未洗,不但無助於清潔,反而會促使細菌以「萬倍成長」,造成健康隱憂。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過度浸泡使污垢重新附著在衣物上
洗衣達人沈富育在節目《健康零距離》中指出,洗衣液具時效性,浸泡過久會導致原本被分解的污垢重新附著於衣物表面,不僅無法清潔,還可能「愈洗愈污糟」。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過夜浸泡細菌滋生誘發皮膚問題
台灣輔英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早前實驗顯示,衣物若沾有汗水,只需放置半天,菌落數就高達9,900個,相當於逾上億隻細菌,若此時再泡水過夜,更易誘發皮膚問題。
示意圖。設計圖片
洗衣頻率可根據生活習慣及家庭人口而定
至於衣物多久洗一次較為妥當,陳安祺表示,可按照個人生活習慣及家庭人口而定,若獨居且不常出汗,建議每週清洗一次即可。對於經常流汗的人士,最好2天清洗一次為宜。她強調,衣服放置3天仍未清洗,已等同成為「細菌培養皿」。
浸泡時間應控制再30分鐘內
若衣物需要浸泡的情況下,陳安祺建議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內,才能兼顧去污與抑菌效果。另外,她也提醒,正確洗衣不僅可延長衣物壽命,亦有助保障健康。
內地一名女子因3小時猛灌8杯水導致「水中毒」被送ICU,對此醫生教科學飲水法助維持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過量飲水恐造成「水中毒」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一天需要飲8杯水」的說法,認為多飲水對健康百利而無一害。雖然水對人體至關重要,體內缺水會增加心衰、中風、糖尿病等多種健康問題的風險,但過量飲水亦會帶來不可忽視的健康風險,甚至導致「水中毒」。 內地一名女子近期就因為在短短3小時內飲下8杯水,最終因水中毒而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儘管「水中毒」較為罕見,但一旦發生,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因此,眾人必須特別注意飲水量,避免過度飲水帶來健康隱患。
示意圖。設計圖片
「水中毒」如何發生?
《新浪健康派》指出,通常情況下,若飲太多水身體能夠通過排尿、出汗和呼吸等途徑排出多餘的水分,恢復體液平衡和正常機能。然而,如果在身體不缺水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短時間內快速且過量飲水,恐會導致機體內環境電解質稀釋,血液滲透壓降低,水通過細胞膜滲入到細胞內,導致細胞水腫進而引發「水中毒」,對大腦造成極大的損害。
示意圖。設計圖片
中醫角度:水與氣的轉化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並非簡單的容器,飲水並非直接進入胃腸道,而是要經過「氣化」(化水為氣)過程,才能被身體有效吸收。水從口入胃後,需要通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升清,肺的宣降等多重步驟才能將水分布至全身。這個過程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對某些人而言,水的消化和吸收遠比消化食物還要困難。若氣化不足,水無法有效滋養五臟六腑,反而容易形成「水飲(體內水液輸布障礙、運行失常、停聚於體內所形成的現象)」現象,甚至演變為「水毒」蓄積體內,對健康產生威脅。
示意圖。設計圖片
如何科學飲水?
一般來說,「水中毒」很少發生。不過一旦發生,就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來逆轉血液稀釋,避免死亡事故發生。因此,科學飲水對保持健康至關重要。飲水的量應根據體重來判斷,每1公斤體重對應30-40毫升水。例如,一名體重為100公斤的人,最多可以攝入4升水,但必須分次飲用,而非一次性大量飲水。
具體飲水建議如下:
1. 少量多次
每次飲水量應控制在500毫升以內,避免一次性飲水過多。如有需要,可以在3-5分鐘後再繼續飲水。
2. 避免冰水
冰水或冷飲會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功能,尤其是夏天,建議飲用18℃至45℃、接近體溫的白開水。
3. 未渴先飲
不應等到口渴時再喝水,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通過觀察尿液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補水,尿液呈淺黃色表明水分足夠,深黃色則提示缺水,應及時補充。
總體而言,水是生命之源,但適量、科學飲水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保持良好的飲水習慣,合理補充水分,才能確保身體機能正常運行,遠離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