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專家警告,衣物浸泡過夜不僅無助於清潔,反而導致細菌「萬倍增長」,造成健康隱憂。
示意圖。設計圖片
衣物浸泡過夜促進細菌滋生
許多人習慣將髒衣物放入洗衣機加入洗衣液浸泡一整晚才清洗,認為這樣能更有效去除污漬。然而,台灣家事專家陳安祺提醒,衣物本身帶有大量細菌,特別是在濕熱氣候和溫水環境中,如果浸泡超過一小時或是隔夜未洗,不但無助於清潔,反而會促使細菌以「萬倍成長」,造成健康隱憂。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過度浸泡使污垢重新附著在衣物上
洗衣達人沈富育在節目《健康零距離》中指出,洗衣液具時效性,浸泡過久會導致原本被分解的污垢重新附著於衣物表面,不僅無法清潔,還可能「愈洗愈污糟」。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過夜浸泡細菌滋生誘發皮膚問題
台灣輔英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早前實驗顯示,衣物若沾有汗水,只需放置半天,菌落數就高達9,900個,相當於逾上億隻細菌,若此時再泡水過夜,更易誘發皮膚問題。
示意圖。設計圖片
洗衣頻率可根據生活習慣及家庭人口而定
至於衣物多久洗一次較為妥當,陳安祺表示,可按照個人生活習慣及家庭人口而定,若獨居且不常出汗,建議每週清洗一次即可。對於經常流汗的人士,最好2天清洗一次為宜。她強調,衣服放置3天仍未清洗,已等同成為「細菌培養皿」。
浸泡時間應控制再30分鐘內
若衣物需要浸泡的情況下,陳安祺建議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內,才能兼顧去污與抑菌效果。另外,她也提醒,正確洗衣不僅可延長衣物壽命,亦有助保障健康。
全球逾1成人受耳鳴困擾,研究揭4類食物有效降低耳鳴風險,咖啡存在爭議性。
耳鳴恐造成失眠、焦慮及抑鬱
根據全球流行病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14.4%的成人及13.6%的兒童受到耳鳴(Tinnitus)困擾,即是在缺乏外界聲音刺激的情況下,患者耳內或頭部持續聽到嗡鳴、蟬叫或電流聲等,嚴重恐造成失眠、焦慮甚至抑鬱症狀,影響日常生活。
示意圖
研究揭:4類食物有效降低耳鳴風險
台灣成都中醫藥大學最新發表於《BMJ Open》期刊的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特定飲食習慣可能與耳鳴的發生機率有關聯。研究團隊分析8篇觀察性研究,共納入逾30萬名受試者,比較15種不同的飲食成分,包括水果、膳食纖維、乳製品、咖啡因、魚肉、蔬菜、糖類與蛋白質等攝取情況與耳鳴症狀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
水果:常食如甜柿、香蕉等人士,耳鳴風險降低約35%
乳製品:常攝取乳製品的人士耳鳴風險下降17%
膳食纖維:耳鳴發生率降低約9%
咖啡因:耳鳴風險下降約10%。
示意圖
研究人員發現,攝取水果、乳製品、膳食纖維及適量咖啡因可透過改善神經功能、增強抗氧化與抗發炎能力,以及保護內耳與相關血管組織,以及降低耳鳴發生的可能性。
示意圖
因果關係未定 仍待大型臨床驗證
研究人員Mengni Zhang表示:「目前的相關研究大多為觀察性質,並無法明確建立食物攝取與耳鳴之間的因果關係。此外,咖啡因的影響目前仍存在爭議,有研究指出咖啡因可能加重耳鳴,但此次分析卻顯示其有保護效果。」未來仍需進行更大規模、更嚴謹的臨床研究,以進一步確認這些飲食因素在預防和改善耳鳴上的真正效果。
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