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陳恩碩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推出外傳劇場系列 第三部曲教員室宮鬥式喜鬧音樂劇《仁德風暴》火熱上演

娛圈事

陳恩碩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推出外傳劇場系列   第三部曲教員室宮鬥式喜鬧音樂劇《仁德風暴》火熱上演
娛圈事

娛圈事

陳恩碩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推出外傳劇場系列 第三部曲教員室宮鬥式喜鬧音樂劇《仁德風暴》火熱上演

2025年04月10日 17:00 最後更新:17:34

香港長壽音樂劇傳奇《我們的青春日誌》自2022年9月開始演出至今,已跨越600場的里程碑,吸引接近100,000香港人及旅客朝聖,早前更從全國一百多部音樂劇作品中脫穎而出,於上海舉行的大型音樂劇頒獎禮「演藝大世界音樂劇風雲榜」榮獲「年度優秀音樂劇」大獎。除了引發觀眾共鳴的劇情、悠揚悅耳的歌曲,以及連場精采的歌舞之外,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劇中人物亦深受觀眾喜愛。有見及此,《我們的青春日誌》的主創靈魂人物陳恩碩(Tom)再創舞台劇先河,將原裝音樂劇延伸創作「青春外傳劇場」系列,以《我們的青春日誌》故事的宇宙,開拓長壽演出以外的實驗劇場。「青春外傳劇場」系列的劇目皆由Tom親自擔任藝術總監、編劇、導演及音樂總監。繼頭炮之作沉浸式餐飲劇場《Ko’s Coffee的最後一小時》及首演17場場場爆滿並即將載譽歸來的《Nancy勞軍Show》後,教員室宮鬥式喜鬧音樂劇《仁德風暴》正式登場,觀眾好評如潮。除了由Tom旗下的爆炸戲棚劇團演員擔綱演出之外,更非常榮幸邀請到「風暴」系列電視劇的元老級視后米雪錄像客串,驚喜重現《溏心風暴》中「殷紅」一角的經典造型。《仁德風暴》甫推出即大受歡迎,首八場全院滿座,一票難求,為回應觀眾的熱烈支持,現特別加開4月20至29日最後五場演出,劇迷萬勿錯過。

《仁德風暴》是以《我們的青春日誌》主要故事場景——仁德書院作背景的教員室宮鬥式喜鬧音樂劇,以17首耳熟能詳的本土電視劇主題曲串連,幽默抵死,爆笑連場。首演當晚,Tom更邀得《溏心風暴》及《宮心計》的金牌監製劉家豪和梅小青、樂易玲及擔任錄像客串演出的米雪率先欣賞。故事講述嚴校長退休在即,Miss Lam、張Sir和陳Sir三位仁德書院的中六班主任收到消息,校董會將會挑選其中一位主任晉升為副校長。為爭取這個位置,各懷鬼胎的三位老師互揭瘡疤,掀起一場鬥智鬥力、笑料百出的教員室風雲。為向港產電視劇致敬,米雪獲Tom邀請以《溏心風暴》中「殷紅」一角的經典造型錄像客串演出劇中「洪校董」一角,米雪更為了應Tom要求重塑經典造型,特意購買了一個私伙假髮。《仁德風暴》由參演《我們的青春日誌》的演員擔綱主演:原本飾演乖學生的廖嘉敏、駱靖琳及楊皓鈞,以及飾演咖啡室老闆的李宙熹,一一擺脫過往形象,挑戰勾心鬥角的學校主任角色;而本屬Ensemble(群戲演員)的麥樂同、羅曦林、王嘉莉及余惠明更首度擔正飾演主角,將一直以來累積的經驗和訓練盡情展現。

更多相片

Ben Sir及陳恩碩

Ben Sir及陳恩碩

Ben Sir及陳恩碩

Ben Sir及陳恩碩

除了《仁德風暴》之外,早前推出的另外兩齣「青春外傳劇場」作品亦同樣大受歡迎。沉浸式餐飲劇場《Ko’s Coffee的最後1小時》曾於2023年首演十場,如今載譽歸來,Tom特別召集了歷代六位曾飾演高立仁的演員於不同場次輪流演出,當中兩大鬼才笑匠Ben Sir及林以諾牧師以「Stand噏」棟篤笑形式登場,而譚偉權、彭迦麒、李宙熹及梁文傑則以外國盛行的歌廳演出(Cabaret)形式,通過現場演唱十多首跨越年代的廣東話流行曲,嬉笑怒駡地探討生老病死、愛情、離合及遺憾等人生議題。故事講述高立仁在即將移民之際,將經營了十多年的Ko’s Coffee交由初戀情人嚴校長接手,並在交接前最後一小時邀請各方好友聚首一堂,細說在《我們的青春日誌》主線故事中未有機會透露的人生點滴與哲學,邀請觀眾於爆炸戲棚劇場附設的「Ko’s Coffee實體店」中享受集餐飲與視聽之娛於一身的嶄新體驗。

在《我們的青春日誌》中最叫人又愛又恨的角色非收兵娘娘Nancy莫屬,而《Nancy勞軍Show》正是深入發展Nancy的後傳故事,由十多首陪伴大家成長的廣東話K歌串連而成,由《我們的青春日誌》長壽劇版本中飾演Nancy的五位原班演員蘇韻姿、杜小喬、張詠怡、黃靖程及黃筠兒在不同場次輪流演出。故事講述成功實現夢想、成為了戀愛KOL的Nancy在升讀大學後創辦了「出Pool學會」,教導同學拍拖。某日突然收到男朋友Alex的訊息,跟她說起兩人的將來,令她驚喜若狂,後續發展更令人意想不到。此劇邀得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舞台設計的徐碩朋擔任美術指導,以及曾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及金馬獎殊榮的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導演及跨媒體藝術家黃宏達擔任影像製作。黃宏達是著名視覺特效大師,曾為《鐵甲奇俠》、《神奇四俠》、《長江7號》及《頭文字D》等逾百部香港電影及荷里活電影設計視覺特效。在兩位幕後製作高手加持下,表演活用爆炸戲棚工廈劇場中每個空間,以罕有的三面台形式演出,加上Tom在有限空間下設計的重重機關,為觀眾帶來一場充滿驚喜的觀賞體驗。

陳恩碩於《仁德風暴》首演謝幕時表示:「《我們的青春日誌》故事發展成熟,當中不少大家熟悉的角色均可發展出獨立支線,可以作為創作實驗性劇場作品的藍本,製作更多劇目讓爆炸戲棚的旗下演員有一個更大、更具挑戰性的舞台發揮。三部外傳都是沉浸式劇場,所有觀眾進場也有一個跟故事有關的身分。壓軸推出的《仁德風暴》是向經典電視劇致敬之作,實在非常感謝米雪姐答應我的邀請參與錄像演出!她不但在拍攝前與我再三對劇本及研究演繹方法,更為了完美地重塑經典造型而特意購買了一個假髮,專業程度之高令我深感佩服!另一方面,《仁德風暴》作為很難拿捏的喜鬧劇,亦大膽起用多位《我們的青春日誌》長壽演出的群戲演員擔任主角,讓他們吸收更多表演經驗和學習機會,希望讓其他演員知道只要有潛質又肯痛下苦功,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主角。另外兩齣『青春外傳劇場』作品也別具一格,自己創作和執導時,盡量讓每一個作品也有獨特之處。《Ko’s Coffee的最後一小時》將出場時間不多的重要人物高立仁變成主角,透過棟篤笑或Cabaret形式道出不少人生哲理及智慧;而首演17場場場爆滿並即將載譽歸來的《Nancy勞軍Show》,成功打破工廈劇場的空間限制,以罕有的三面台形式演出,刷新觀眾對工廈劇場的想像。有此想法,是源於早前我應邀到上海考察時曾欣賞多個精采的小劇場演出,也跟隨當地製作人參觀了多個劇場,發現它們活用不同表演空間,啟發我構思在香港推行不同演出形式的可能性。」

Tom進一步發表「青春外傳劇場」的深層意義:「外傳三部曲各具特色,而這三部曲只是起點。希望通過不同的表演形式及劇種,為觀眾帶來充滿新鮮感的觀賞經驗,亦讓爆炸戲棚進一步探索表演空間的運用以至演員的可塑性。另一方面,我亦邀請了多位《我們的青春日誌》演員參與外傳的幕後創作,發掘他們在幕前演出以外更多面向,進一步培育幕前和幕後人才,推動本地音樂劇的發展。」

由阮兆祥、梅小惠、江欣燕合作拍攝的《友乜唔講得》,昨晚(27日)一集嘉賓是「青春嘅秘密」米雪!出名人靚戲好的米雪,雖然演齡超過60年,但多年來依然認真對待每個工作,昨晚她在節目中的分享便盡顯了專業精神及態度,令人佩服。

出名人靚戲好的米雪,雖然演齡超過60年,但多年來依然認真對待每個工作

出名人靚戲好的米雪,雖然演齡超過60年,但多年來依然認真對待每個工作

昨晚她在節目中的分享便盡顯了專業精神及態度,令人佩服。

昨晚她在節目中的分享便盡顯了專業精神及態度,令人佩服。

劇集作品多不勝數的米雪,被問到如何應付出名難記的古裝對白時,她坦言:「最簡單兩個字,死背!」之後即大方分享獨門「背劇本大法」,不但每場戲的對白背足至少七十次、更會分成幾個不同層次的背誦,米雪說:「我真係背好多次架,例如七點幾食完晚飯背,我背到12點鐘通常背到兩場戲架啫。咁點背架哩?我每一場戲起碼背七十次。首先你要先入腦,單係背熟一段對白大概十次度;跟住就自己喺房度排戲,連埋眼神一齊背十次,跟住再連語氣又背十次,跟住拼埋一齊(眼神加語氣加對白)背十次,睇吓得唔得。跟住呢度改吓嗰度改吓,然後再重背至少十次,之後再同其他人一齊排。好似我演慈禧咁,未必需要惡嘅,所以就要花時間去調整個惡度,究竟邊度要惡啲、邊度要溫柔啲、點樣會最好,執吓執吓自自然然會夠七十次。」

劇集作品多不勝數的米雪

劇集作品多不勝數的米雪

除了劇集演出,米雪在舞台劇界的演出亦創下兩樣紀錄,分別是與羅文及汪明荃(阿姐)演出了香港第一個舞台劇《白蛇傳》,以及在一年內演出了100場舞台劇,而其中70場是《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談到當年演出《白蛇傳》,米雪笑言從羅文及阿姐身上學會了「貪靚」及「認真」:「要多謝羅文同阿姐好錫我,你知羅文乜都要靚,衫又要靚、布景又要靚,作曲填詞都要靚,佢自己又係好勤力練嘅;阿姐你知又係認真到不得了,我跟住佢兩個我冇理由唔認真架,同埋都學晒佢哋啲貪靚同認真。」米雪續指當年為了練習搖旗動作,每天至少苦練數十次,並因而練出了老鼠仔:「嗰時我仲負責揈大旗,支旗高過我嘅,但揈嗰陣唔可以掂到個地。其實支旗唔重,但佢有幅好大嘅布,好輕架啫,但個阻力好大,要用好大嘅力去推佢先揈到,加上又要同時擘嗰個馬。我就由每日三十下、加到五十下係咁唔停咁揈,我老鼠仔就係咁揈番嚟,練到依家都記得。」

舞台劇《白蛇傳》。

舞台劇《白蛇傳》。

米雪經典劇集作品無數。

米雪經典劇集作品無數。

米雪經典劇集作品無數。

米雪經典劇集作品無數。

米雪經典劇集作品無數。

米雪經典劇集作品無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