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研究加強西貢萬宜水庫東壩的小巴服務,新界東南立法會議員林素蔚表示,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成為內地旅客打卡熱點,但礙於人潮,引致交通混亂,更曾出現的士濫收車資,促請政府盡快評估萬宜水庫可容納人數上限,並制定相應方案。
林素蔚說,旅遊界能夠把尤其來自內地的旅客,整合為旅行團,以60座位旅遊巴將旅客由口岸送到北潭涌,再轉28座循環線中巴,有秩序出入西貢東壩。她說,有關做法需要漁護署、水務署及運輸署等部門「拆牆鬆綁」,建議向營辦商發放例如15張定額禁區紙,讓這些中巴循環出入西貢東壩,提高運輸效率。
香港非專利巴士聯會執委趙海輝表示,公司會利用現有的票務系統,根據實際報團人數調配中巴數量,以避免旅客在北潭涌總站等候,同時可以協助政府掌握內地旅客人數。他又說,旅客進入東壩後可以有兩至三小時遊覽時間,再接載他們離開,前往西貢市中心用餐。
西貢區議員陳繼偉則建議旅遊巴可與西貢市中心商戶配合,提供優惠帶動當區經濟。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本周五將討論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醫務衞生局提出三項立法建議,包括規定私營醫療機構公布價目資料、規定私家醫院提供服務費用預算,以及規定私家醫院呈報及公布過往費用及收費的統計數據,違反相關規定的罰則,初步建議可在簡易程序定罪下罰款,若屬持續罪行,則可進一步罰款。
醫衞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提到,截至去年底,本港有14間持牌私家醫院,提供5194張病床,並有260間持牌日間醫療中心。面對日漸高齡的人口結構,社會整體醫療開支將與日俱增,私營醫療服務能為社會提供更多選擇。文件指出,根據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帳目近十年的數據,私營醫療的開支佔比三分之一,但只處理約一成住院日次及日間醫療個案。
醫衞局認為,私營醫療若能高效運作,具備成本效益,是本港醫療體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若收費更加可負擔,也能有助紓緩公立醫院面對的沉重壓力。否則,勢必加重公營醫療壓力,尤其讓公立醫院本已極長的輪候時間更為惡化。
文件提到,分析顯示不少醫療服務的收費標準差處於甚高水平,反映醫療機構或醫護人員向同類病人的收費極為參差,同類服務個案之間的極大收費差距值得留意。當局舉例指出,入院進行食道胃十二指腸內窺鏡的小型程序相當常見,自願醫保受保人入院個案的平均收費在3萬元左右,但實際賠償紀錄反映部分個案收費遠高於這個水平,約一成個案在5萬元以上,約1%更達10萬元以上。
政府建議三項長遠優化措施,包括更好整合並共享私營醫療數據、推動醫療服務範圍及收費項目標準,以及公布臨床指引與質素及效益基準。當局下月起將陸續諮詢持份者,目標在明年提交規例草案,並逐步落實相關優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