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夜間光照會對身體造成5大危害,開燈瞓覺恐增罹癌風險,建議調暗燈光助改善睡眠品質。
夜間光照恐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不少人習慣在夜晚開燈瞓覺,或是在深夜時「挑燈夜戰」,認為夜晚工作效率更高。然而,《Cancer》期刊上一項涉及超過46萬名參與者的研究指出,夜間光照恐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Getty示意圖
夜間光線明亮對身體造成的5個負面影響
一項發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夜間光照暴露不僅會導致罹患甲狀腺的風險增加55%,且患乳癌的風險也增加14%,這種風險在停經前的女性中尤為明顯。
另外,夜間光線暴露還會影響情緒,容易造成心情不佳。若瞓覺時持續處於光源底下,會提高女性體重增加的機率,且罹患高血壓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也會上升。
Getty示意圖
夜間光照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
在黑暗的環境下,大腦的松果體會大量分泌合成褪黑激素,這種激素有助促進睡眠,並具有抗氧化及抗凋亡的作用,讓細胞致癌因子的破壞減慢。值得注意地是,光源會影響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進而擾亂人類的生理時鐘運作。
Getty示意图
室外燈光影響睡眠質量
室外燈光是影響睡眠質量的「元兇」之一,若晚間沒有大量需要用眼的活動,建議適當調暗室內燈光,並養成晚上關燈、睡前不使用手機的習慣。這不僅在短期內改善睡眠質量,長期來說也能有效降低患病風險。
Getty示意圖
內地一名女子因3小時猛灌8杯水導致「水中毒」被送ICU,對此醫生教科學飲水法助維持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過量飲水恐造成「水中毒」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一天需要飲8杯水」的說法,認為多飲水對健康百利而無一害。雖然水對人體至關重要,體內缺水會增加心衰、中風、糖尿病等多種健康問題的風險,但過量飲水亦會帶來不可忽視的健康風險,甚至導致「水中毒」。 內地一名女子近期就因為在短短3小時內飲下8杯水,最終因水中毒而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儘管「水中毒」較為罕見,但一旦發生,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因此,眾人必須特別注意飲水量,避免過度飲水帶來健康隱患。
示意圖。設計圖片
「水中毒」如何發生?
《新浪健康派》指出,通常情況下,若飲太多水身體能夠通過排尿、出汗和呼吸等途徑排出多餘的水分,恢復體液平衡和正常機能。然而,如果在身體不缺水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短時間內快速且過量飲水,恐會導致機體內環境電解質稀釋,血液滲透壓降低,水通過細胞膜滲入到細胞內,導致細胞水腫進而引發「水中毒」,對大腦造成極大的損害。
示意圖。設計圖片
中醫角度:水與氣的轉化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並非簡單的容器,飲水並非直接進入胃腸道,而是要經過「氣化」(化水為氣)過程,才能被身體有效吸收。水從口入胃後,需要通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升清,肺的宣降等多重步驟才能將水分布至全身。這個過程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對某些人而言,水的消化和吸收遠比消化食物還要困難。若氣化不足,水無法有效滋養五臟六腑,反而容易形成「水飲(體內水液輸布障礙、運行失常、停聚於體內所形成的現象)」現象,甚至演變為「水毒」蓄積體內,對健康產生威脅。
示意圖。設計圖片
如何科學飲水?
一般來說,「水中毒」很少發生。不過一旦發生,就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來逆轉血液稀釋,避免死亡事故發生。因此,科學飲水對保持健康至關重要。飲水的量應根據體重來判斷,每1公斤體重對應30-40毫升水。例如,一名體重為100公斤的人,最多可以攝入4升水,但必須分次飲用,而非一次性大量飲水。
具體飲水建議如下:
1. 少量多次
每次飲水量應控制在500毫升以內,避免一次性飲水過多。如有需要,可以在3-5分鐘後再繼續飲水。
2. 避免冰水
冰水或冷飲會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功能,尤其是夏天,建議飲用18℃至45℃、接近體溫的白開水。
3. 未渴先飲
不應等到口渴時再喝水,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通過觀察尿液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補水,尿液呈淺黃色表明水分足夠,深黃色則提示缺水,應及時補充。
總體而言,水是生命之源,但適量、科學飲水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保持良好的飲水習慣,合理補充水分,才能確保身體機能正常運行,遠離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