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上海發現3神祕生物 「搖蚊」不咬人更有超迷你「類奇異布紋藻」

Plastic

上海發現3神祕生物 「搖蚊」不咬人更有超迷你「類奇異布紋藻」
Plastic

Plastic

上海發現3神祕生物 「搖蚊」不咬人更有超迷你「類奇異布紋藻」

2025年04月17日 12:30 最後更新:15:49

上海在2023年啟動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發現3種新的生物,包括類奇異布紋藻、直脈矮突搖蚊和小型棒脈搖蚊。

搖蚊成蟲口針已退化

《新聞坊》報道,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副教授張瑞雷表示,雖然名字裡有「蚊」,但搖蚊對人畜並無多大危害,牠們的成蟲口針已經退化,不「咬」人,大多數搖蚊幼蟲生活在底泥中,取食沉積物中的有機物碎屑、藻類、細菌、水生動植物殘體等。

直脈矮突搖蚊。極目新聞圖片

直脈矮突搖蚊。極目新聞圖片

屬水生動物優良天然餌料

在中國許多地方,部分種類的搖蚊幼蟲因體液中含有血紅素,身體呈血紅色,被稱為「紅蟲」,是多種經濟水生動物的優良天然餌料。

小型棒脈搖蚊。極目新聞圖片

小型棒脈搖蚊。極目新聞圖片

類奇異布紋藻中國未有紀錄

在南橫引河沈港路橋附近還有更多驚喜。調查團隊利用浮游生物網採集到了類奇異布紋藻,這種藻類此前在中國未曾有紀錄。

棲息於河口微鹹水生境

這是一種附著或底棲性矽藻,其結構非常獨特,藻體略呈「S」形,殼面中部寬,兩端變窄,末端膨大略呈刀狀,表面橫縱紋交錯成網格狀,長度可達218微米,主要棲息於河口微鹹水生境,對環境變化高度敏感。

類奇異布紋藻。微博圖片

類奇異布紋藻。微博圖片

迷你尺寸還披著迷彩服

「發現難度很大,一小滴水,體積再小,也是一片居住著許多生物的『叢林』。」張瑞雷表示,迷你尺寸的類奇異布紋藻還「披著迷彩服」——很多物質覆蓋在牠上面,難以呈現出清晰的特徵,科研人員在鑑定過程中必須用強酸處理,剔除干擾項,然後在電子顯微鏡下放大幾千甚至上萬倍,才能看清它的樣貌。

多項新發現具重要意義

「多項新紀錄的發現,對於理解崇明島水域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具有重要意義。」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所副所長吳建強坦言,過去上海與水生生物相關的課題研究主要集中在澱山湖、黃浦江等大型水體,各區小型水體內開展調查十分有限,借助全市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讓更多自然界的「遺珠」得以被發現。

英國一名男子入住埃及酒店時疑床頭燈漏電觸電15秒,口腔因補牙金屬物導電被灼傷。

酒店床頭燈漏電 男子意外觸電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格洛斯特市(Gloucester)一名42歲男子埃利斯(Steve Ellis)於今年1月前往埃及進行為期10天的旅程,並入住沙姆沙伊赫市(Sharm El Sheikh)一間名為 Coral Sea Imperial Sensatori 的酒店。某天晚上,他躺在酒店床上休息,當他將手放在床頭燈上時突感一股強烈電流,懷疑是床頭燈漏電所致。

電流導電至補牙金屬物 男子口腔被灼傷

埃利斯表示,他觸電後整個人瞬間從床上彈起跌落地面,雖然整個過程只有15秒,但他感覺自己「快要被燒死了」。由於他曾補過牙,電流導電到他口中的金屬填充物,導致嘴巴不幸被燒傷,「我牙齒有補牙,電流也跑到了那裡,我的嘴也被燒傷了」。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傷勢持續未癒 灼痛影響工作生活

由於事發當時僅埃利斯一人在房間內,他大聲呼救後才獲得酒店職員協助。目前,他的口腔仍留有「環狀燒燙傷」痕跡,手臂及肩膀也持續出現灼痛感,讓他難以勝任廚房裝修工作,「我的手每天都像被火燒般刺痛,手臂抬起來時,肩膀也很痛,每天都覺得非常痛苦」。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