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南極海域現「巨型烏賊幼體」活體影像百年來首被捕捉

Plastic

南極海域現「巨型烏賊幼體」活體影像百年來首被捕捉
Plastic

Plastic

南極海域現「巨型烏賊幼體」活體影像百年來首被捕捉

2025年04月17日 14:30 最後更新:15:49

科學家近日在南極洲附近海域有重大發現,首度拍攝到活體巨型烏賊(colossal squid),是近一個世紀以來,首次在其自然棲息地目睹這種神祕深海生物。

研究團隊驚喜捕捉巨型烏賊幼體珍貴影像

綜合外媒報導,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cean Institute)研究團隊於今年3月,在南大西洋南桑威奇群島一帶海面下近2000英尺(約609米)處,利用遠端操作的水下機器人捕捉到珍貴影像。令人驚喜的是,鏡頭中的並非成體,而是一隻僅約一英尺長(約30cm)的巨型烏賊幼體。

「深海巨獸」活體難以捕捉

奧克蘭理工大學副教授Kat Bolstad證實,這是百年來首度在野外觀察到活生生的巨型烏賊,意義重大。她指出,這種生物是地球上真正的「深海巨獸」之一,一直棲息在人類難以觸及的原始海域。

科學家一開始並未意識到影像的價值

研究船「法爾科」(Falkor (too))號上的科學家起初並未意識到這段影像的學術價值。探險隊首席科學家、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的Michelle Taylor回憶:「當時我們只是覺得這生物很美、很奇特,就順手拍了下來,隨後繼續海底探索任務。」直到幾日後與玻璃烏賊專家聯繫,團隊才明白這次發現的科學意義。

觀看影片

填補研究巨型烏賊成長歷程的空白

獨立玻璃烏賊專家Aaron Evans表示,此次捕捉到中等大小的巨型烏賊幼體,填補了其成長歷程中的重要空白。Bolstad補充稱,雖然科學界知道這些生物出生時極小,也掌握部分成體標本,但對其幼年到成年的發育過程仍知之甚少。她認為,巨型烏賊能長年避開人類視線,可能是因其擁有極大且敏銳的眼睛,能在研究裝備接近前提前逃離,或選擇靜止不動以躲避探測。

Youtube影片截圖@scientificamerican

Youtube影片截圖@scientificamerican

並非大王魷魚 是已知最重無脊椎動物

值得注意的是,巨型烏賊與常被混淆的大王魷魚並非同種。儘管大王魷魚體型更長,但巨型烏賊體格更為粗壯,重量可達1100磅(約498公斤),是目前已知最重的無脊椎動物。兩者棲息地也有所不同,巨型烏賊多分布於南極深海,而大王魷魚則棲息在熱帶與溫帶水域。

Youtube影片截圖@scientificamerican

Youtube影片截圖@scientificamerican

南極海底任務還有許多收穫

在今次南極海底任務中,研究團隊還有其他收穫,發現了多種罕見生物,包括帶有寄生附肢的長尾鱈魚、造型奇特的海葵、肉食性海綿以及外型獨特的深海珊瑚,這些發現進一步拓展了人類對這片神祕深海世界的認識。

美國一名農民前往礦石公園尋寶見到發光物體以為是「糖果包裝紙」反光,撿起來才發現竟是一顆大鑽石,鑒定達3.81克拉

示意圖

示意圖

公園地面現發光物體 農民撿起發現是大鑽石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斯圖爾特維爾市(Stewartville)一名農夫德庫克(David DeCook)於4月21日與家人前往阿肯色州著名景點「鑽石坑州立公園」(Crater of Diamonds State Park)遊玩期間,突然看見地上有一塊閃閃發亮的物體。起初,他誤以為是太陽照射下反光的糖果包裝紙,未料撿起來仔細觀察後發現,該物體竟是一顆3.81克拉的鑽石,估值達數千美元。

FB圖

FB圖

用愛犬名字將鑽石命名為「杜克鑽石」

德庫克表示,他於過去20年間經常與兄弟到該園區遊玩,也曾尋獲一些小鑽石,但未曾撿到如此大的鑽石。讓他相當驚喜。幾天後,德庫克再次前往公園,協助公園職員完成鑽石鑑定及登記手續。他最後決定以愛犬的名字將這顆鑽石命名為「杜克鑽石」(Duke Diamond)。

FB圖

FB圖

雨水沖刷泥土使深埋地下的鑽石裸露於地面

鑽石坑州立公園助理主管考克斯(Waymon Cox)指出,德庫克能在園內發現如此大顆鑽石,除了運氣使然,也與近期頻繁降雨有關。雨水沖刷泥土,使原本深埋地下的鑽石裸露於地表,增加遊客「撿寶」機會。據悉,該園區為全球唯一允許民眾在園內合法搜尋並保留所發現天然鑽石的地點,吸引大量寶石愛好者慕名前往「掏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