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公署昨日就政府對建造業職安健康的監管發表主動調查報告,提及少數「合資格人士」未有妥善檢查裝置或機械,便貿然簽署指定表格確認安全,甚至預先一次過簽署多張表格。香港建造商會予以強烈譴責,認為是完全罔顧工人及公眾安全,絕不能接受。
商會表示,決定撥款港幣1000 萬元推出「可持續發展嘉許計劃」 ,促進建造業可持續發展,包括繼續推廣工地職安健的重要性。而建築工序繁多,涵蓋規劃、設計、施工至營運等各階段,需清晰界定各持份者的責任。唯有各方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工地安全人人有責」,才能有效預防事故,朝著工地「零意外」的終極目標邁進。
商會表示,將積極配合政府部門進一步推廣安全教育及從業員訓練、加快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等科技系統、優化內部安全審核機制等;與行業所有持份者共同構建可持續的工作環境,為提升業界整體安全水平作出積極貢獻。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內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牛潭尾新發展區及新界北新市鎮一共預留約90公頃土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計劃明年上半年公布「北都大學教育城概念發展綱要」。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關注,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發展進度領先其他兩個選址,港鐵洪水橋站亦預計於2030年落成,政府會否優先發展該區教育用地。
蔡若蓮回覆質詢時說,政府已在洪水橋預留了約5公頃土地,供自資專上院校發展新校園,相關平整工程預計於明年內完成,預計可比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鎮的有關用地較早推出。局方現正與相關政策局或部門商討預留土地的具體位置、面積、用途及密度等規劃事宜,並會配合規劃事宜的進度,適時邀請合資格的自資專上院校就提交發展意向書。
她提到,如有院校的發展計劃需要比5公頃更大的用地,並符合相關的考慮因素,包括可行性、成本效益、如何善用現有的校園設施和公共資源等,教育局會與相關部門檢視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有關土地用途規劃是否有修訂空間,以配合院校的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