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日間嗜睡或是長期睡眠不足徵兆 專家警告:恐增罹患慢性病風險

生活事

日間嗜睡或是長期睡眠不足徵兆 專家警告:恐增罹患慢性病風險
生活事

生活事

日間嗜睡或是長期睡眠不足徵兆 專家警告:恐增罹患慢性病風險

2025年04月25日 07:00

美國睡眠專家指出,白天頻繁打哈欠非單純疲勞,有可能是睡眠不足所致,長期以往恐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

日間嗜睡恐是長期睡眠不足警訊

不少上班族一踏入辦公室便頻頻打哈欠,感到異常疲倦難以集中精神,需依靠一杯又一杯咖啡「續命」提神。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警告,這類「日間過度嗜睡」並非單純勞累,往往是長期睡眠不足的警訊,若不改善,恐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長期睡眠不足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

AASM最新研究指出,成年人若每晚無法獲得7至8小時高質素睡眠,罹患糖尿病、抑鬱症、心臟病、腎病、高血壓、肥胖及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將顯著上升。該會會長兼梅約診所睡眠專家奧爾森(Eric Olson)補充,美國逾三分之一成年人受過度嗜睡困擾,不僅損害個人健康,更對公共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因此,及早識別、評估並接受治療尤為重要。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專家:充分休息者不會因為會議沉悶睡著

芝加哥西北大學神經學與預防醫學副教授克努森(Kristen Knutson)表示,許多人對自己在開會期間打哈欠、瞌眼瞓的現象掉以輕心,認為無關痛癢,但這些正是睡眠不足的警號,「無論會議多無聊,充分休息的人都不會睡著」。

白天過度嗜睡者應及早就醫

克努森教授建議,白天過度嗜睡的患者應及早諮詢醫生,並進行「愛普沃斯嗜睡量表」等評估,以判斷是否需要臨床介入。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長期嗜睡會出現「微睡眠」現象

研究還指出,長期嗜睡會影響個人對自身狀態的判斷,容易出現「微睡眠」現象,即在清醒活動中短暫失去意識。這類現象尤其危險,甚至在駕車或操作機器時會短暫失去意識,進而導致意外發生。統計顯示,美國每年約有10萬宗交通事故與疲勞駕駛有關,專家形容這是「對自己與他人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脅」。相關研究獲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等25個醫療機構聯合支持,呼籲社會重視這項長期被忽略的健康風險。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白天嗜睡成因

另外,導致白天嗜睡的成因亦可能涉及多項潛在健康問題,包括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寧腿症候群、慢性疼痛、藥物副作用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專家提醒,過量攝取咖啡因、夜間飲酒或睡眠環境欠佳均會干擾睡眠品質,長期累積更可能對健康造成難以逆轉的影響。

研究指出,每日進行3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有助降低心臟病風險,改善整體心血管健康。

每日3分鐘中等強度活動可護心

綜合外媒報導,一項於近期發表在《循環》(Circulation)期刊的研究指出,即使每日僅進行短短3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諸如準備餐點、打掃房間、修剪草坪、園藝或在家中快速走動等,亦能顯著降低心臟病風險,改善整體心血管健康。隨著年齡增長,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偶然體力活動」常會逐漸減少,儘管這些活動並非正式運動的一部分,但對維持健康至關重要。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日常活動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

為了深入探討日常小活動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研究團隊追蹤了超過24,000名平均年齡為62歲、自認不運動的成年人,並利用腕戴式加速度計連續監測他們至少七天的活動情況,結果發現:

1. 中等程度的偶然活動頻率越高,罹患心臟病或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越低。

2. 健康效益呈現L形曲線,在活動量較少時,增量帶來的健康好處特別明顯,達到一定程度後逐漸趨於平緩。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不同強度的活動對心臟健康的影響

研究人員進一步比較不同強度的活動對心臟健康的影響,結果顯示:

1分鐘的高強度活動(如跑步、快速踩單車等)與約3分鐘的中強度活動(如劇烈家務:吸塵、擦地、園藝)以及 35~48分鐘的低強度活動(如悠閒散步或輕鬆家事)所帶來的心血管益處相當。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將運動融入日常 輕鬆降心臟病風險

研究團隊表示,「我們的研究支持將中高強度體力活動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作為預防策略,為更多人提供了可行且容易持續的護心選擇。」這也意味著,即便每日無法進行正式運動,但只要在生活中多動一動,積極參與日常家務或小步快走等,就能有效降低心臟病發作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