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睡眠專家指出,白天頻繁打哈欠非單純疲勞,有可能是睡眠不足所致,長期以往恐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
日間嗜睡恐是長期睡眠不足警訊
不少上班族一踏入辦公室便頻頻打哈欠,感到異常疲倦難以集中精神,需依靠一杯又一杯咖啡「續命」提神。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警告,這類「日間過度嗜睡」並非單純勞累,往往是長期睡眠不足的警訊,若不改善,恐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Getty示意圖
長期睡眠不足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
AASM最新研究指出,成年人若每晚無法獲得7至8小時高質素睡眠,罹患糖尿病、抑鬱症、心臟病、腎病、高血壓、肥胖及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將顯著上升。該會會長兼梅約診所睡眠專家奧爾森(Eric Olson)補充,美國逾三分之一成年人受過度嗜睡困擾,不僅損害個人健康,更對公共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因此,及早識別、評估並接受治療尤為重要。
Getty示意圖
專家:充分休息者不會因為會議沉悶睡著
芝加哥西北大學神經學與預防醫學副教授克努森(Kristen Knutson)表示,許多人對自己在開會期間打哈欠、瞌眼瞓的現象掉以輕心,認為無關痛癢,但這些正是睡眠不足的警號,「無論會議多無聊,充分休息的人都不會睡著」。
白天過度嗜睡者應及早就醫
克努森教授建議,白天過度嗜睡的患者應及早諮詢醫生,並進行「愛普沃斯嗜睡量表」等評估,以判斷是否需要臨床介入。
Getty示意圖
長期嗜睡會出現「微睡眠」現象
研究還指出,長期嗜睡會影響個人對自身狀態的判斷,容易出現「微睡眠」現象,即在清醒活動中短暫失去意識。這類現象尤其危險,甚至在駕車或操作機器時會短暫失去意識,進而導致意外發生。統計顯示,美國每年約有10萬宗交通事故與疲勞駕駛有關,專家形容這是「對自己與他人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脅」。相關研究獲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等25個醫療機構聯合支持,呼籲社會重視這項長期被忽略的健康風險。
Getty示意圖
白天嗜睡成因
另外,導致白天嗜睡的成因亦可能涉及多項潛在健康問題,包括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寧腿症候群、慢性疼痛、藥物副作用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專家提醒,過量攝取咖啡因、夜間飲酒或睡眠環境欠佳均會干擾睡眠品質,長期累積更可能對健康造成難以逆轉的影響。
內地一名女子因3小時猛灌8杯水導致「水中毒」被送ICU,對此醫生教科學飲水法助維持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過量飲水恐造成「水中毒」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一天需要飲8杯水」的說法,認為多飲水對健康百利而無一害。雖然水對人體至關重要,體內缺水會增加心衰、中風、糖尿病等多種健康問題的風險,但過量飲水亦會帶來不可忽視的健康風險,甚至導致「水中毒」。 內地一名女子近期就因為在短短3小時內飲下8杯水,最終因水中毒而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儘管「水中毒」較為罕見,但一旦發生,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因此,眾人必須特別注意飲水量,避免過度飲水帶來健康隱患。
示意圖。設計圖片
「水中毒」如何發生?
《新浪健康派》指出,通常情況下,若飲太多水身體能夠通過排尿、出汗和呼吸等途徑排出多餘的水分,恢復體液平衡和正常機能。然而,如果在身體不缺水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短時間內快速且過量飲水,恐會導致機體內環境電解質稀釋,血液滲透壓降低,水通過細胞膜滲入到細胞內,導致細胞水腫進而引發「水中毒」,對大腦造成極大的損害。
示意圖。設計圖片
中醫角度:水與氣的轉化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並非簡單的容器,飲水並非直接進入胃腸道,而是要經過「氣化」(化水為氣)過程,才能被身體有效吸收。水從口入胃後,需要通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升清,肺的宣降等多重步驟才能將水分布至全身。這個過程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對某些人而言,水的消化和吸收遠比消化食物還要困難。若氣化不足,水無法有效滋養五臟六腑,反而容易形成「水飲(體內水液輸布障礙、運行失常、停聚於體內所形成的現象)」現象,甚至演變為「水毒」蓄積體內,對健康產生威脅。
示意圖。設計圖片
如何科學飲水?
一般來說,「水中毒」很少發生。不過一旦發生,就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來逆轉血液稀釋,避免死亡事故發生。因此,科學飲水對保持健康至關重要。飲水的量應根據體重來判斷,每1公斤體重對應30-40毫升水。例如,一名體重為100公斤的人,最多可以攝入4升水,但必須分次飲用,而非一次性大量飲水。
具體飲水建議如下:
1. 少量多次
每次飲水量應控制在500毫升以內,避免一次性飲水過多。如有需要,可以在3-5分鐘後再繼續飲水。
2. 避免冰水
冰水或冷飲會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功能,尤其是夏天,建議飲用18℃至45℃、接近體溫的白開水。
3. 未渴先飲
不應等到口渴時再喝水,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通過觀察尿液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補水,尿液呈淺黃色表明水分足夠,深黃色則提示缺水,應及時補充。
總體而言,水是生命之源,但適量、科學飲水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保持良好的飲水習慣,合理補充水分,才能確保身體機能正常運行,遠離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