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國會委員會向投行施壓 逼他們退出寧德時代香港上市工作

博客文章

美國國會委員會向投行施壓 逼他們退出寧德時代香港上市工作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國會委員會向投行施壓 逼他們退出寧德時代香港上市工作

2025年04月19日 18:52 最後更新:19:08

內地電池業巨頭寧德時代正安排在香港股股票的機構投資者,原定於 4 月最後一星期至5月初招股。但美國國會一個委員會昨日(4 月 18 日)施壓,指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應退出寧德時代的新股上市IPO工作。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在寫給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和美銀首席執行官莫伊尼漢的信中說,這兩家銀行承銷寧德時代的上市,使自己及其美國投資者面臨「重大的監管、財務和聲譽風險」。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

這兩封信強調了今年1月美國國防部將寧德難時代列入黑名單一事,理由是該公司涉嫌與中國軍方有聯繫。 

高人話,美國政客把一切都政治化,胡亂把寧德時代定性為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並且干涉投資銀行為新股包銷上市的企業行為,干擾市場的自由運作,行為卑劣。

今年1月,美國國防部將騰訊、寧德時代、商湯、雲從科技等多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所謂的「中國軍工企業清單」。進入該黑名單的企業,將不被允許成為美國國防部供應商。

對此,寧德時代當時表示,它「沒有從事任何與軍事有關的活動」。 

穆勒納爾在信中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也旨在阻止華爾街引導美國散戶投資者為寧德時代的上市提供資金。

寧德時代是特斯拉上海工廠磷酸鐵鋰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而特斯拉又是美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

穆勒納爾還在信中稱,如果兩家銀行不願立即退出交易,委員會將要求它們詳細回答21個問題,涉及它們的風險評估、合規協議以及可能違反美國法律的行為。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全名是「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於美國2023年1月那屆國會成立,其成立被視為美國立法者重新取得控制對中國政策方向的主導權,並成為國會山莊兩黨立場不同的例外。

該委員會主要職責為監督功能,雖然無權立法,但有權強制特定人員提供證詞和文件。 依委員會規則規定,「依眾議院規則第六章第 2 條授權,委員會主委有權發出或授權他人簽發傳票」。委員會若認為有立法必要,則應說服其他委員會與其合作、推動立法。

內地媒體晚點報道,昨日(4 月 18 日)摩根大通告知了部分計劃認購寧德時代港股股票的機構投資者,原定於 4 月最後一周至五月初的 IPO,被推遲到五一假期之後。摩根大通是負責此次寧德時代赴港二次上市的四個承銷商之一。未知推遲和美國國會「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施壓有無關係。

投資人一度擔心寧德時代上市進程會因此遇阻,但據多位接近承銷商的消息人士在昨 日透露,目前上市相關計劃不會改變,也不會臨時更換承銷商。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指出,美國眾議院的施壓實際影響有限,「很多美國投資者消化這個新聞,覺得只是噪聲,所以還是會堅定看好寧德 IPO。」

截至目前,寧德時代、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暫無公開回應。

寧德時代 2 月 25 日提交港交所的文件顯示,此次 IPO 的保薦人為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國際融資有限公司、摩根大通(亞太)和美銀美林(亞太),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銀為整體協調人。

當前事件的短期變數是摩根大通和美銀是否能繼續服務寧德時代的港股 IPO 。前述消息人士稱,目前部分認購寧德時代股份的機構投資者已經鎖單,最後一輪將投資者請到公司做參觀和業績推介的反向路演 ( Reverse Roadshow ) 也於本星期二(4 月 15 日)在寧德總部結束,可以說上市已進行到最終階段,保薦人和承銷商 “基本不太會換了”。

有兩位知情人士近期指出,寧德時代港股 IPO 募資規模約為 40 億美元,其中 25 億美元由機構投資者認購。若順利完成,它將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上市案,同時也是繼 2021 年快手上市後香港最大規模的 IPO 。

一位參與此次上市的機構投資者分析認為,摩根大通不會在此時選擇退出,因為 「利益可觀。對於寧德時代而言,有很多外資投行願意給他們做承銷商,上市的最終結果不會被改變。”」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本星期二在寧德總部接待了 50 多位中資外資機構。這基本算是寧德時代上市前最後一次與投資者正式交流,也是曾毓群自 2022 年2月後第一次直面投資者。其中很多投資人,兩周前曾被安排過一輪到訪寧德的反向路演,但他們都不願錯過與曾毓群本人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

曾毓群重點回應了公司在國內外市場的業務現狀、電池技術的最新進展、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據一位在場投資者回憶,曾毓群當天的態度較為輕松,「樂樂呵呵的,皮膚很好」,整體演講給人留下很踏實、較為謙虛的印像。

有關美國 「對等關稅」對公司經營的影響,寧德管理層在本星期二的路演活動中表示,美國儲能電池客戶購買的儲能電池相當一部分沒有安裝在美國,因此 「對等關稅」對寧德時代既有業務影響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但公司也很難預測美國本土市場未來的變化;由於關稅衝突帶來太多不確定性,對此寧德時代 「無法提供更多信息,投資者可自行判斷關稅事件影響」。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人才服務辦公室」為招攬全球高端人才,推廣香港優勢,2023年下半年成立「人才辦」,截至今年3月,人才辦的團隊已先後51次外訪,包括到內地及海外的目標市場,如內地的北京、上海及杭州等,海外市場則包括馬來西亞、澳洲、英國、加拿大、德國等。

期間人才辦舉辦逾130場活動,連繫合資格大學、校友會、專業團體、合作夥伴等,推廣香港獨特優勢、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等,同時與當地學界及不同機構建立緊密「朋友圈」,回港後續藉其平台推廣,向目標人才發送香港的最新消息。

如上月12至13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便聯同人才辦,首次與近40間大灣區知名企業,一同前往馬來西亞推廣招攬人才,在吉隆坡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匯聚發展推介會」,推廣大灣區機遇,各企業還即場提供職位選擇,接受查詢的同時,也接收人才履歷。兩日反應熱烈超乎預期,共吸引逾4,000人次參加,收近千份履歷,回港後再進行後續招聘。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

而截至今年3月,人才辦已先後舉辦及協辦15場線上線下招聘會,超過3800位僱主及61萬人次參與;而線上平台已處理超過39000宗人才查詢,平台更每日實時展示約5000個招聘崗位,相關人才如有興趣可直接申請。另又舉辦了30多場主題研討會,當中13場涉求職創業,邀請專家及合作夥伴分享行業情況、職場文化及創業須知等。

據了解,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當中包括2場大型職業展,並推廣香港8大中心優勢;另將有4個線上招聘,明天便先推出首個。

而自2022年10月推出「高才通計劃」,截至今年2月,共接獲逾12萬宗申請,當中超過9.8萬宗已獲批。而來港的高才有75%已有工作,當中50%是來港前已找到工作,另25%則是創業或搞生意,即僅餘下25%是來港才開始搵工,而人才辦都能提供多元化求職支援,進行工作對接,助他們尋覓得理想職業。

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

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

據了解,僅少量高才因較堅持做回「老本行」,要發揮本身專業,例如他們是做一些高尖精的技術研究,香港暫無此類別職位,才找不到工作,估計這類人不超過總數5%。

人才辦在接獲的查詢中,半數屬求職問題,另亦有關心香港的生活開支水平及住屋等問題。而現時人才辦已連繫約90個合作夥伴,當中約20家屬招聘平台及職業介紹公司,可為求助人才提供面試技巧及履歷改進建議,亦可按人才背景及需要提供個人化服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