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關4月19日在香港國際機場偵破一宗涉及一名入境旅客的體內藏毒案件,檢獲共重約770克懷疑可卡因,估計市值約61萬元。
香港國際機場。 AP資料圖片
海關表示,一名45歲男旅客於18日從牙買加蒙特哥貝經德國法蘭克福和卡塔爾多哈飛抵本港。海關人員替他清關期間發現有可疑,懷疑他體內藏有毒品,遂把他帶到醫院檢查。
香港海關。資料圖片
海關指,經檢查後醫生確認該名人士體內藏有異物,海關人員隨即把他拘捕。截至20日晚上8時,被捕人士已從體內排出86粒共重約770克的懷疑可卡因。該名被捕人士已被控以一項販運危險藥物罪名。
香港海關於機場偵破旅客體內藏毒案件。政府新聞處圖片
海關表示,會繼續根據風險管理的原則,重點揀選來自高風險地區的旅客作清關檢查,確保有效打擊跨境販毒活動。根據《危險藥物條例》,販運危險藥物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百萬元及終身監禁。
香港海關分別在葵涌及機場偵破兩宗毒品案件,檢獲懷疑液態可卡因及懷疑大麻花,總值約1010萬港元,兩男兩女非本地人士被捕。
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第二組調查主任葉卓麟。
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第二組調查主任葉卓麟表示,5月8日海關毒品調查科人員,在葵涌一帶進行反毒品行動,在一個酒店單位入面進行搜查,在單位內一個背囊內發現三支紅酒瓶,內藏懷疑液態可卡因,海關人員隨即拘捕位處單位一名非本地男子。
來獲的紅酒樽。
葉稱,行動中海關一共檢獲約4.5公斤的懷疑液態可卡因,總值約港幣360萬元,被捕男子44歲報稱商人。海關相信犯罪集團以短暫租借酒店單位的形式, 以酒店單位作毒品儲存倉,企圖轉移執法人員的視線,增加執法難度,海關相信已堵截到一批毒品流入市面,案件仍然在調查中,不排除會有更多人被捕。
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第二組調查主任葉卓麟。
海關毒品調查科調查主任陳綺琪則表示,海關在5月8日於香港國際機場入境大堂, 偵破一宗犯運危險藥物的案件,案件中的毒品, 是收藏在來自泰國曼谷的寄倉行李,共檢獲約30公斤懷疑大麻花, 市值約港幣650萬元,拘捕三名入境旅客,他們分別為分別為53歲和36歲的外籍女子,以及一名28歲的外籍男子。
檢獲的懷疑液熊可卡因。
陳綺琪說,海關人員用X光機檢查他們的行李,發現X光影像有可疑,於是進行深入的調查,檢查後,海關人員在兩名外籍女子的行李內, 發現55包真空包裝、共重30公斤的懷疑大麻花,市值約港幣650萬元,而當時被捕男子和其中的一名女子是同行的,其中一件的寄倉行李上找到被捕男子的名牌。
香港海關檢獲的懷疑液態大麻花。政府新聞處圖片
兩名被捕外籍女子分別報稱為小販和廚師, 而28歲外籍男子則報稱為小販,三人相信是跟隨旅行團來到香港, 以旅行團作掩飾,企圖逃避海關人員截查,並且合作將這兩件藏有毒品的寄倉行李運到本港。
海關毒品調查科調查主任陳綺琪。
陳稱案件仍在調查中,不排除稍後會有進一步的拘捕行動;海關相信該批懷疑毒品的目的地是香港,相信行動已經相信成功從源頭打擊了一大批毒品流入本港市面,海關會積極調查背後的涉案團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