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強:當局對11月舉辦全運會場地單車項目十分有信心(施華駿攝)
香港國際場地盃暨第15屆全運會場地單車測試賽,最後一日在將軍澳香港單車館舉行,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表示,賽事的組織及流程順利,除了按照以往辦國際賽的規格外,亦測試了一些會在全運會中採用的系統,包括計時計分系統等,兩者都十分順利。
楊德強說,國家體育總局局長昨日亦有到香港單車館,視察場地及比賽,對於整個安排大家都覺得很滿意。楊德強說,3天的測試都十分暢順,已達到測試目的,亦令當局對11月舉辦場地單車項目十分有信心。
他又說,連同昨天完成了在維園舉行的全運會沙灘排球項目測試賽,香港將會舉辦的8個競賽項目當中,6個項目的測試賽已經完成,餘下籃球22歲以下組別,以及劍擊項目的測試。當完成所有測試賽後,就會全力預備11月全運會的比賽項目。
楊德強指3天的測試都十分暢順,已達到測試目的,亦令當局對11月舉辦場地單車項目十分有信心。(施華駿攝)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本周五將討論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醫務衞生局提出三項立法建議,包括規定私營醫療機構公布價目資料、規定私家醫院提供服務費用預算,以及規定私家醫院呈報及公布過往費用及收費的統計數據,違反相關規定的罰則,初步建議可在簡易程序定罪下罰款,若屬持續罪行,則可進一步罰款。
醫衞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提到,截至去年底,本港有14間持牌私家醫院,提供5194張病床,並有260間持牌日間醫療中心。面對日漸高齡的人口結構,社會整體醫療開支將與日俱增,私營醫療服務能為社會提供更多選擇。文件指出,根據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帳目近十年的數據,私營醫療的開支佔比三分之一,但只處理約一成住院日次及日間醫療個案。
醫衞局認為,私營醫療若能高效運作,具備成本效益,是本港醫療體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若收費更加可負擔,也能有助紓緩公立醫院面對的沉重壓力。否則,勢必加重公營醫療壓力,尤其讓公立醫院本已極長的輪候時間更為惡化。
文件提到,分析顯示不少醫療服務的收費標準差處於甚高水平,反映醫療機構或醫護人員向同類病人的收費極為參差,同類服務個案之間的極大收費差距值得留意。當局舉例指出,入院進行食道胃十二指腸內窺鏡的小型程序相當常見,自願醫保受保人入院個案的平均收費在3萬元左右,但實際賠償紀錄反映部分個案收費遠高於這個水平,約一成個案在5萬元以上,約1%更達10萬元以上。
政府建議三項長遠優化措施,包括更好整合並共享私營醫療數據、推動醫療服務範圍及收費項目標準,以及公布臨床指引與質素及效益基準。當局下月起將陸續諮詢持份者,目標在明年提交規例草案,並逐步落實相關優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