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理政務司司長卓永興表示,國家與香港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在美國處處對中國扯後腿、下套子,最近更揮舞所謂「對等關稅」的大棒,對全世界開打瘋狂的關稅貿易戰之下,中國發展受到嚴重衝擊。
卓永興在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活動致辭,他說,美國霸凌欺壓挑釁全世界,必定遺臭歷史、為世人唾罵,其險惡圖謀亦一定不會得逞。面對美國的經濟脅逼,我們必須站在一起,敵愾同仇,堅持做理智正確的應對、堅持中國人的風骨底氣,挺身出來對野蠻說不、對貿易殖民主義說不,讓世界看清誰是國際公平貿易、法規秩序、多邊主義的捍衛者、促進者,誰是破壞者、踐踏者。
卓永興又說,在這個關鍵時刻,香港要善用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聯動更多內地企業開拓市場,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來華投資。
伊利沙伯醫院中風科與聯合醫院自2021年起,在聯網內部透過使用科技,首創急性中風通報系統,大大縮減院內各部門的聯絡時間,提高團隊協作效率,加快了中風患者的治療,令病人康復率提高,醫管局有意在全港醫院成立類似系統,計劃在7月左右選定一至兩間醫院試行,之後再陸續推展至其他醫院。
九龍中醫院聯網中風科顧問護師郭慧茵說,以往中風病人送院後,往往要花好多時間,致電不同部門作準備,但自從與醫院科技資訊部合作,共同研發出有關系統後,只需在系統輸入相關病人資料,其他部門就可以即時知道,再配合現有的院前中風通報機制,可縮短病人接受治療的時間。她又說始終每間醫院在處理程序上會有些微分別,因此需要時間試行,再因應個別醫院情況調校。
她表示,現時共有8間中風科護士診所,分布在不同醫院聯網,每年服務約3000人次,按過往經驗,有關服務能減少患者使用急症室,亦有效降低患者再次中風入院的風險至低於5%。
另一名九龍東醫院聯網中風科顧問護師余忠諍表示,中風是本港第四大常見死因,每年公立醫院接收約12000宗急性中風個案,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比例為8比2,而中風有年輕化趨勢,2001年至2021年期間的研究顯示,18至55歲港人中風發病率增加約三成。他解釋,並非指中風在年輕人身上好常見,而是可能與市民近年多關注中風問題,因此會做身體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令確診的機會上升。
他指出,如果缺血性中風病人能夠及時送院,在黃金治療時間內接受急性溶栓治療,將可爭取最佳治療成效,經過多年努力,在他工作的聯網內,接受溶栓治療的病人比率,由10多20年前的3至4%,已提升至17%,病人能夠完全康復的比率大為增加,他提醒市民要留意自己是否有心房顫動,即心跳經常有不規律的情況,並最好有量度血壓的習慣,以預防中風。
郭慧茵表示,急性中風通報系統,有助縮減醫院內各部門的聯絡時間,提高團隊協作效率。(麥偉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