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陳日君無緣介入「教宗選戰」發爛渣 早被教廷邊緣化 「對頭人」有望當選

博客文章

陳日君無緣介入「教宗選戰」發爛渣 早被教廷邊緣化 「對頭人」有望當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陳日君無緣介入「教宗選戰」發爛渣 早被教廷邊緣化 「對頭人」有望當選

2025年04月23日 20:44 最後更新:04月24日 09:21

教宗方濟各周一離世,擁有投票權的樞機已齊集教廷,即將在「閉門會議」選出新教宗,一場「教宗選戰」亦揭開序幕。年過90的「黃底」樞機陳日君因已超齡,無緣投票,但他本性好鬥,仍發晒爛渣,指會議安排得太早,較遠地區的樞機趕不及赴會,特別是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他沒講白不滿的真正原因,合理推測是,這令他沒法游說周主教投票給誰,連唯一影響選舉的機會也沒有。

陳日君一直是反華鷹派,並與黎智英關係曖昧,與教廷內推動中梵友好的當權派不和,故被邊緣化,成為局外人。他心有不甘,藉今次「教宗選戰」安排發爛渣。

陳日君一直是反華鷹派,並與黎智英關係曖昧,與教廷內推動中梵友好的當權派不和,故被邊緣化,成為局外人。他心有不甘,藉今次「教宗選戰」安排發爛渣。

陳日君對「教宗選戰」的結果如此緊張,因為其對頭人、現任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是熱門人選,若成功成為教宗,將有利加快中梵建交,而這正是陳日君最反對的。他雖有心,無奈螳臂難以擋車,皆因他早就被教廷邊緣化,近年幾次遠赴羅馬求見教宗,都慘吃閉門羹,明顯已失勢,對這次選戰只能做個酸溜溜的旁觀者。

陳日君一直都是反對中梵和好的「鷹派」,這不僅是一種態度,背後還有複雜的政治脈絡,最明顯的一條線,是他與黎智英近乎砂煲兄弟,多年來共收了對方逾2千萬元私人捐贈,至今已是一盤未解的離奇帳,而他與一批西方反華政客亦往來甚密,不斷暗通款曲。因為其反中立場鮮明,與教廷內主張中梵友好的一派長期不和,多次針鋒相對,而他最不滿的人物之一,正是今次有機會成為教宗的現任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

今次教宗選舉的熱門人選、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曾被陳日君尖銳抨擊,指他向北京妥協。不過陳日君對選舉結果並無絲毫影響力。

今次教宗選舉的熱門人選、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曾被陳日君尖銳抨擊,指他向北京妥協。不過陳日君對選舉結果並無絲毫影響力。

以下一件事清楚顯露了兩人的矛盾。中梵有關內地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於2018年簽訂,到2020年雙方同意續簽兩年,陳日君當時強烈不同意這協議,認為中國政府可利用協議作為「工具」,打壓地下教會。他為了面陳反對意見,並要求教廷就《香港國安法》發聲,親身遠赴羅馬,求見教宗方濟各,但等了足足3天,仍未獲接見,等於請他吃閉門羹,他大感冇癮,只好悻悻然離開。

他其後向反華媒體訴怨,並披露了一些所謂「教廷內幕」,指教廷主政人物其實不是教宗,而是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此人屬於當權派,一直推動「與北京妥協」的政策。陳日君認為,正因為這派大力倡導中梵建交,以至教廷對《香港國安法》實施也沒有強烈發聲。

陳日君沒有說錯,中梵建立友好關係、邁向建交,當時已成為教廷的主流路綫,所以2018年雙方簽訂內地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前,陳日君完全看不到協議內容,更沒有聽他意見,把他當作局外人。2022年5月,他因出任「612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遭拘捕,教廷國務卿帕羅林回應傳媒詢問時直言,這不會影響中梵主教任命臨時協議的續約工作。意思是,陳樞機被捕事件,無礙中梵發展關係,說得俗些,就是「當佢冇到」。

教廷把陳日君排於局外,乃理所當然,這位非常樞機政治癮極大,由「佔中」到「黑暴」,一直與西方和香港的反中亂港人馬埋堆,特別與黎智英關係曖昧,再不是單純的神職人員,如讓他介入教廷决策,只會破壞中梵關係正常發展,而這正是西方「鷹派」和台灣綠營最想達到的目的。

以陳日君的所作所為,包括獲黎智英數千萬元離奇捐款,他免於牢獄之災已屬萬幸,還是收手隱於市,安享晚年吧。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中美高層就關税議題開始接觸(不是談判)之際,特朗普接受網紅訪問時說,他會在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獄中的「黎老闆」聽到這消息,或會很雀躍,起碼往日的偶像和靠山沒遺忘自己,不過這「頭號侵粉」可能又再空歡喜一場。一位長期留意黎案的朋友同我講,特朗普今次擺黎智英上枱,對案件的結果不會有任何影響,原因有四:

第一,特朗普說這話時態度甚hea,與上次接受同一網紅訪問時的語氣相近,頗有「講講冇壞」意味,不似以此作談判重要條件;第二,特朗普承諾當食生菜,日後中美真正埋牙時,他隨時調整策略,忽然失憶,「忘記了」自己說過什麼?第三,黎智英這張爛牌,對關税博弈已毫無作用,特朗普對此不會不知;第四,阿爺對黎智英案的態度硬如鋼板,沒絲毫講數餘地,即使對方提出,也必然撞板。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先講第一點,特朗普去年10月競選期間,上電台與保守派網紅Hugh Hewitt 對談,首次談及獄中的黎智英,當被問及若當選會否向習近平提出釋放黎,他以「隨口噏」語氣回應:「百分百會這樣做。」然後輕輕帶過,態度甚hea。今次他再接受Hugh Hewitt訪問,對方重提這問題,他亦同樣輕輕一句:「我想,提一提黎智英是個好主意。我們會記低,作為(中美)談判的一部分。」

朋友指,由上次訪問至今,黎智英審訊的新聞鋪天蓋地,黎的兒子黎崇恩及其國際法律團隊亦曾數度訪美,要求官員向特朗普傳達「救父」訊息,但他一直沒說過半句話,顯示對黎智英的關注不大,不似會把釋放黎作為談判條件。

至於第二點,特朗普經常反口覆舌,已成常態,不少說過的事,轉眼又會講另一套,厚着臉皮說「我有講過咩」,全不認賬。朋友說,如果他日後覺得提黎智英對談判未必有利,同樣會耍「食生菜」招數,當自己冇講過,畢竟在他眼中,黎只是一枚已報廢的棋,若策略上再無價值,棄之毫不可惜。

朋友指第三個原因是,中美貿易涉及的重大因素極多,每個議題都對經濟金融有深遠影響,博弈錯綜複雜,如以優次排列,黎智英案低無可低,完全無足輕重。這張牌細到冇人理會,美方豈會費心機用它來討價還價?

美方是否打「黎智英牌」,最重要是第四點,即如何評估中方對這議題的立場。朋友叫我看去年11月官方《大公報》一篇文章,該報評論員卓偉指出,對於處理黎智英案,將採取「三不原則」:一是不容外部勢力干擾法庭審理;二是不會因外部勢力施壓而退讓;三是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而核心一點是「嚴格依法辦事」。

簡而言之,黎智英案正由香港法庭審理,一切依照法律處理,不管是什麼人,即使是外國官員和政客,甚至是總統,都絕不容許以政治手段干預審訊,如有人這樣做,屬於違法,可以起訴。

由此可見,阿爺對黎案將堅守「依法辦事」立場,一定不會容許特朗普拿此案與中方講價。所以該文斬釘截鐵說,「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用俗語說,不論何人開出什麼條件,都絕對「冇得傾」。文章作者可能預見特朗普會有此一着,所以有言在先:「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中央一定會全力支持香港司法公正審理。」意思是,即使特朗普真的出手,只會碰到一鼻子灰,不會討到任何好處。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說會在中美貿談提黎智英,朋友覺得他只是「隨口噏噏」,貿戰發展到現階段,美國比中國更痛,也因而更急於講數,看來特朗普不會為了一枚沒講價作用的廢棋,影響整個棋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