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稅問題上不斷「轉軚」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是否解僱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決定上,也再度「轉軚」,最新表明無意炒鮑威爾,更指責媒體散播虛假言論,但希望鮑威爾能在利率問題上採取更積極的行動,這番言論帶動美股急升。美媒引述消息稱,特朗普的態度急劇轉變,跟財政部長貝森特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曾經介入有關,而白宮的律師團隊也私下審查了總統能否合法地罷免聯儲局主席。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曾公開表示,因應關稅政策,別期待聯儲局出手救市,惹惱了特朗普。AP圖片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引起全球股市震盪。鮑威爾在4月16日公開稱,別期待聯儲局出手救市,「我認為市場正在消化當前的形勢,市場正在應對大量的不確定性,而這意味着波動性。鑑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制度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市場會遇到困難是可以理解的。」
鮑威爾還說,真正的問題是貿易政策最終會走向何方,在知道答案之前,無法做出明智的評估,暗示關稅政策朝令夕改,這番話自然惹惱了特朗普,遂引起特朗普連日炮轟鮑威爾 。
4月17日,特朗普首先在其自家社交平台上發帖文稱:「鮑威爾的行動總是『又遲又錯』,行動太慢的鮑威爾早該像歐洲央行一樣降息了,現在更應該立即降息,鮑威爾「越早走人越好」。

特朗普多次表示要炒鮑威爾,惟周初又「轉軚」聲稱無意撤換。AP圖片
4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宮接受採訪,有記者提到,鮑威爾指即使特朗普要求,他也不會離職時,特朗普反駁稱:「他會走的。如果我要求他,他就會離開⋯⋯我對他不滿意。如果我想讓他走,他很快就會離開,相信我」,表明自己試圖撤換鮑威爾。
之後,特朗普的首席經濟顧問、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說,總統及其團隊將繼續研究此問題。
4月21日,特朗普再在社交平台發文,以「太遲先生」(Mr. Too Late)及「大輸家」(major loser)形容鮑威爾,警告若不及時減息,美國經濟恐將放緩。相關言論一度更觸發美股當日大幅下挫,道指暴跌近1,000點。
但翌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被記者問及是否計劃解僱鮑威爾時,特朗普竟表示,從來沒打算解僱鮑威爾,即使聯儲局不會立刻減息,但強調希望鮑威爾在利率問題上,採取更加積極的行動。

財政部長貝森特。
由步步進逼,到表明不撤換,究竟期間發生何事?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特朗普作出不會解僱鮑威爾的決定前,財政部長貝森特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曾介入。
報道指,之前部分白宮高級官員確實認真看待特朗普解僱鮑威爾的言論。知情人士透露,白宮律師私下審查了試圖解僱鮑威爾的法律選項,包括是否可以「正當理由」罷免鮑威爾。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法律規定,聯儲局理事只有在任期結束前,因正當理由才能被解僱,而法院通常將正當理由解釋為瀆職或不當行為,故解僱鮑威爾的「藉口」將使白宮與央行的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
本周較早時間,特朗普告訴其高級助手他不會試圖罷免鮑威爾時,這些討論就停止了。知情人士指,貝森特及盧特尼克介入後,特朗普才作出上述決定。
貝森特及盧特尼克稱,罷免鮑威爾可能引發深遠的市場混亂及法律糾紛。盧特尼克還告訴特朗普,炒鮑威爾可能不會導致利率有任何實際變化,因為其他理事可能會採取與鮑威爾類似的貨幣政策。
直至本周初,特朗普就告訴其高層幕僚,不會試圖罷免鮑威爾,白宮內相關討論才停止。
事實上,隨着金融市場對特朗普激進的貿易和經濟行動作出拋售反應,特朗普不得不收回威脅,並讓步。
有傳媒分析稱,即使特朗普表面稱對市場升跌毫不在意,但實際他本人和幕僚都密切關注華爾街與大企業對其政策的反應。
大多數分析師認為,試圖在鮑威爾任期結束前將其免職,並不能讓特朗普得到他想要的較低利率,上一次FOMC議息12位理事均支持利率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上月提拔了聯儲局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擔任聯儲局負責監管的副主席,惟鮑曼也多次警示,聯儲局不宜過早或過快減息。
長期以來,聯儲局的獨立性一直被華爾街的債券投資者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因為若外國投資者擔心政府干預聯邦儲備銀行的貨幣政策,就會減少購買美債,導致利率上升。若聯儲局受制於政治壓力,可能會導致貨幣政策的短視化,無法及時採取行動,從而加劇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波動性。
而且,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央行,聯儲局的獨立性不僅對美國國內經濟至關重要,也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和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
Access/Macro首席經濟學家Tim Mahedy指,如果強行拉下美聯儲局主席,市場的反應將是「末日級」,「痛苦會迅速且慘烈」,最終導致總統立即收回成命,否則就會面臨系統性金融危機。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