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說,面對單邊主義及保護主義抬頭,國際合作關係將產生很大的變化,世界貿易將出現新秩序,在這個新時代、新形勢下,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顯得及時和重要,大灣區建設正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切入點。
李家超在一項有關大灣區活動的午宴視像致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人口達8700萬,按購買力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達4萬美元;地區生產總值更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超越不少先進國家和發達經濟體,是強大而充滿機遇的內需市場。
他又說,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各個大灣區城市的共同努力,以及各界人才的默默耕耘下,大灣區建設成果豐碩,基礎設施持續完善,人員跨境流動更便捷,新質生產力提速發展,科技創新資源,國際高端人才匯聚,締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
李家超說,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各界攜手向前,善用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共同把握大灣區的龐大機遇,為國家的強國建設、為香港的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政府建議立法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包括規定私營醫療機構公布價目資料;規定私家醫院提供服務費用預算,以指定格式向病人提供書面預算表格;規定私家醫院呈報及公布過往費用及收費的統計數據。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哲玄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認同增加收費透明度。現時很多不同私院也有將收費表格放上網,但市民不容易理解,最好由政府的監管機構有統一表列,方便市民查詢,甚至可用圖像方式表達。但他關注在手術前,有時難以將預算百分百寫得好盡、好實,因為一旦發生併發症,開支差距可以很大。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在同一節目表示,認同三個立法方向,但部分細節值得探討。對於當局建議若病人需在預約12小時內入院 ,私家醫院應可獲豁免提供預算表格。他建議可修訂至6小時內入院的程序才豁免提供預算,會更符合立法精神。
當局建議,若私院最終收費超出預算,例如20%或更多,私家醫院須向病提供書面解釋。彭鴻昌建議可收緊至超出10%就要提供書面解釋,認為可以令醫院及醫生有一種壓力,提供收費預算時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