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顯示,夫妻間若頻繁出現一表情,或是婚姻破裂的關鍵信號,之後離婚率高達9成以上,甚至比查對方手機更能準確預測離婚跡象。
伴侶間頻繁出現蔑視表情 婚姻有9成以上會走向破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Dr. John Gottman) 耗時40年研究婚姻與家庭關係,其團隊開展的大規模婚姻實驗揭示了一個驚人發現:伴侶間若頻繁出現「蔑視表情」(單側嘴角上揚、翻白眼等),婚姻走向破裂的概率高達93.6%。

Getty示意圖
破壞婚姻的四大行為
高特曼將婚姻中四種負面互動模式稱為「末日四騎士」,其中「蔑視」被認定為最致命的破壞因素:
批評(Criticism):攻擊伴侶的人格或性格(如「你從來都做不好事」),而非具體行為。
蔑視(Contempt):通過言語或肢體語言表達輕視、鄙視(如諷刺、貼標籤、翻白眼、單側嘴角上揚)。
防禦(Defensiveness):拒絕承擔責任,用「你才是……」等言辭反駁對方(如「這不都是因為你嗎?」)。
阻撓(Stonewalling):完全拒絕溝通,以沉默、冷淡回應對方,導致關係「冰凍」。

Getty示意圖
為何蔑視最危險?
高特曼指出,蔑視本質是「認為自己比伴侶更優越」,會徹底摧毀雙方的尊重與信任。美國人際溝通專家Vanessa Van Edwards解釋:「恐懼、憤怒等情緒是短暫的,但蔑視會像毒瘤一樣潛伏生長。當夫妻開始互相鄙視時,連眼神接觸都會成為負擔,離婚往往難以避免。」

Getty示意圖
如何應對蔑視情緒?
及時識別信號,留意自己或伴侶是否經常出現譏諷、翻白眼、冷嘲熱諷等行為。當察覺蔑視情緒萌芽時,主動開啟對話:「我們好像在互相貶低,這讓我很擔心我們的關係。」
用「連接式溝通」替代攻擊,將「你從不體諒我」轉化為「我感到孤單,因為最近我們很少交流」(聚焦感受而非指責)。有專家建議:「嘗試問開放性問題,如『你覺得我們哪裡需要改進?我想傾聽你的想法』,重建平等對話基礎。」

Getty示意圖
暫停衝突,重建平靜,若爭執升級,可約定「冷靜時刻」:「我們現在情緒都很激動,10 分鐘後再繼續談,好嗎?」
共同創造積極互動,每天花 10 分鐘分享「正向小事」(如「今天看到你幫鄰居搬東西,覺得你很溫暖」),強化欣賞習慣。嘗試共同興趣活動(如一起做飯、散步),重建「夥伴感」而非「對立面」。
高特曼的研究揭示,幸福婚姻的關鍵在於「情感賬戶」的正向積累 —— 雙方需時刻體現對彼此的欣賞、關懷與平等尊重。當蔑視取代愛意,婚姻便失去了支撐的根基。無論處於關係哪個階段,及時識別負面模式並積極干預,遠比被動等待「準確預測」更有意義。

Getty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