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將於下周一舉行大選,如何應付「暴君」特朗普,成了選舉中心議題,自由黨黨魁、總理卡尼因敢於企硬,與國民同仇敵愾,暫時領先保守黨3.6個百分點,但選情拉得很緊。在大風波中,發生了一場與香港有關的小風波,就是參選的「通緝犯」鄭敬基揚言受到「跨境鎮壓」,捕風捉影指中方干預競選,更將火頭燒到卡尼身上。一些亂港組織同時趁機大造文章,還向一名自由黨華裔候選人放冷箭,指他10年前曾去北京觀看閱兵,據此斷言他參選是「中方干預選舉」,可笑到極。
「通緝犯」鄭敬基出戰加拿大大選,撩起「跨境鎮壓」風波搶票,對事件上綱上綫,大肆渲染,一位親華候選人亦中冷箭。
鄭敬基原是二三綫藝人,因在反修例動亂中「黃到出汁」,2020年7月遠走加拿大,但不死心繼續推動「時代革命」,於去年底被警方國安處通緝。在當地政圈的反華氣氛下,他被通緝反而令政治身價上升,旋即被保守黨睇中,捧他在港人聚居的多倫多「當河谷北」選區出選。他亦躊躇滿志,夢想一朝揚威晉身國會,而一批亂港組織則從旁搖旗吶喊,為他造勢。
保守黨及其助選團都知道,因為他是通緝犯,如能營造「中方跨境鎮壓」的疑雲,對他爭取「黄底」選民將十分有利。
機會終於在月前出現,另一華人聚居選區的候選人蔣振宇,在一次聚會中講笑說,如有人把鄭敬基帶到領事館,就可拿到百萬元獎賞。本來他只是口多多,搞搞小幽默,卻被鄭敬基和「黃友」組織捉住大做文章,將這段話渲染為「中方干預加拿大選舉的手段」,他更呼籲卡尼取消其資格。
事後蔣振宇團隊即時承認,這句話原意只是幽默,有欠思慮,對此感到後悔,而他本人亦一再道歉。卡尼也隨即作出回應,表示已向鄭致歉,不過蔣振宇仍將繼續參選。由此可見,成件事只是個人的低級錯誤,卡尼亦不覺得事情嚴重,不過鄭敬基和「黄友」組織卻死咬不放,繼續挑動「跨境鎮壓」爭議,明顯藉此搶票。
其後蔣振宇為免影響自由黨選情,退出了選舉,由曾任加警隊警司的源值勉接替做候選人。支持鄭敬基的「黃友」組織當然不肯罷休,有人起了他的底,指他曾於2015年去北京觀看抗日勝利70周年閱兵。本來海外華人參加這類活動極之平常,而他當時亦已得到警隊批准,但反華媒體和組織卻給他扣上大帽子,指他與北京有密切關係,顯示中方透過他干預選舉云云。
與此同時,鄭敬基及其團隊又大吹大擂,說社媒平台上出現不利他的訊息,煞有介事指平台有中方背景,顯然繼續「玩」競選策略。支持他的保守黨和一些鷹派政客,也緊密呼應,藉此攻擊對手自由黨。
鄭敬基和「黃友」組織向來擅於製造假象,總會有一班偏執的人相信,不想這畢竟只是一場小風波,影響不了選舉大局。現時選民的焦點,主要在加拿大如何抵抗「侵侵強權」,這方面,自由黨仍然略勝一籌。
自由黨黨魁卡尼一直擺出強硬形象,表示如果當選,將刺激國內經濟,令加拿大有足夠力量與美國談判,短期內不急於達成協議。他的最大目的,是取得人民授權,來全力應付特朗普。
自由黨黨魁、總理卡尼也被風波波及,不過今次大選的焦點是「抵抗特朗普」,鄭敬基這場小風波影響不了大局。
卡尼完全捉準了路,「暴君」特朗普肆意欺凌加拿大,已觸發加民衆前所未有的民族主義激情,「大敵」美國當前,對中國反而偏向友好。
政治大氣候的轉變,顯然不利於靠「反中亂港」討選票的鄭敬基,故我對他亦睇低一綫。結果是否如此,周一大選之後便有分曉。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中美高層就關税議題開始接觸(不是談判)之際,特朗普接受網紅訪問時說,他會在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獄中的「黎老闆」聽到這消息,或會很雀躍,起碼往日的偶像和靠山沒遺忘自己,不過這「頭號侵粉」可能又再空歡喜一場。一位長期留意黎案的朋友同我講,特朗普今次擺黎智英上枱,對案件的結果不會有任何影響,原因有四:
第一,特朗普說這話時態度甚hea,與上次接受同一網紅訪問時的語氣相近,頗有「講講冇壞」意味,不似以此作談判重要條件;第二,特朗普承諾當食生菜,日後中美真正埋牙時,他隨時調整策略,忽然失憶,「忘記了」自己說過什麼?第三,黎智英這張爛牌,對關税博弈已毫無作用,特朗普對此不會不知;第四,阿爺對黎智英案的態度硬如鋼板,沒絲毫講數餘地,即使對方提出,也必然撞板。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先講第一點,特朗普去年10月競選期間,上電台與保守派網紅Hugh Hewitt 對談,首次談及獄中的黎智英,當被問及若當選會否向習近平提出釋放黎,他以「隨口噏」語氣回應:「百分百會這樣做。」然後輕輕帶過,態度甚hea。今次他再接受Hugh Hewitt訪問,對方重提這問題,他亦同樣輕輕一句:「我想,提一提黎智英是個好主意。我們會記低,作為(中美)談判的一部分。」
朋友指,由上次訪問至今,黎智英審訊的新聞鋪天蓋地,黎的兒子黎崇恩及其國際法律團隊亦曾數度訪美,要求官員向特朗普傳達「救父」訊息,但他一直沒說過半句話,顯示對黎智英的關注不大,不似會把釋放黎作為談判條件。
至於第二點,特朗普經常反口覆舌,已成常態,不少說過的事,轉眼又會講另一套,厚着臉皮說「我有講過咩」,全不認賬。朋友說,如果他日後覺得提黎智英對談判未必有利,同樣會耍「食生菜」招數,當自己冇講過,畢竟在他眼中,黎只是一枚已報廢的棋,若策略上再無價值,棄之毫不可惜。
朋友指第三個原因是,中美貿易涉及的重大因素極多,每個議題都對經濟金融有深遠影響,博弈錯綜複雜,如以優次排列,黎智英案低無可低,完全無足輕重。這張牌細到冇人理會,美方豈會費心機用它來討價還價?
美方是否打「黎智英牌」,最重要是第四點,即如何評估中方對這議題的立場。朋友叫我看去年11月官方《大公報》一篇文章,該報評論員卓偉指出,對於處理黎智英案,將採取「三不原則」:一是不容外部勢力干擾法庭審理;二是不會因外部勢力施壓而退讓;三是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而核心一點是「嚴格依法辦事」。
簡而言之,黎智英案正由香港法庭審理,一切依照法律處理,不管是什麼人,即使是外國官員和政客,甚至是總統,都絕不容許以政治手段干預審訊,如有人這樣做,屬於違法,可以起訴。
由此可見,阿爺對黎案將堅守「依法辦事」立場,一定不會容許特朗普拿此案與中方講價。所以該文斬釘截鐵說,「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用俗語說,不論何人開出什麼條件,都絕對「冇得傾」。文章作者可能預見特朗普會有此一着,所以有言在先:「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中央一定會全力支持香港司法公正審理。」意思是,即使特朗普真的出手,只會碰到一鼻子灰,不會討到任何好處。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說會在中美貿談提黎智英,朋友覺得他只是「隨口噏噏」,貿戰發展到現階段,美國比中國更痛,也因而更急於講數,看來特朗普不會為了一枚沒講價作用的廢棋,影響整個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