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打擊海上醉駕和藥駕的執法工作是海事處今年最新任務,相關法例今年起生效,至今已進行大約20次特別行動,巡查超過40艘在航船隻。她說港口是香港其中一面「金漆招牌」,即使現時國際航運前景出現不明朗因素,當局會繼續與業界積極探討應對方案。
陳美寶網誌圖片
陳美寶在網誌表示,運輸署透過船隻資助計劃,分兩階段全數資助離島渡輪營辦商購買更環保的船隻,首階段計劃採購的22艘新船,截至4月中,已有13艘配備全新設備的新船投入營運,為乘客提供更舒適和綠色的出行體驗,另外兩艘混合動力船隻已到埗,將於測試後投入營運。
陳美寶網誌圖片
陳美寶網誌圖片
陳美寶網誌圖片
陳美寶又說,海事處去年7月推出本地船隻電子證書及驗證系統服務,大幅縮短人手輸入驗船報告及發出證書的時間,令過程縮短至約6個小時,船主同日已可獲發電子證書,處理時間縮減至原來的三分一。截至今年2月,海事處已發出約2300張電子證書。
陳美寶網誌圖片
另外,海事處會陸續以塑膠浮標,取代在避風塘使用的傳統鋼質浮標,認為能減少維修成本,加上材質關係,即使與船隻有碰撞,亦能減少船體與船上人員受傷的機會。
政府提出就《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訂立附屬法例,就涉及中央駐港維護國家安全公署的職責,以及宣布公署的履職場所為禁地作出建議。
保安局聯同律政司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出,特區政府須履行憲制責任進行本地立法,就《香港國安法》第五章關乎公署職責的條文,訂明具體細節。訂立附屬法例能夠更好支持和保障公署有效依法履行其職責,維護國家安全。
特區政府表示,根據《香港國安法》第55條,規定3項特別情況下報請中央批准,公署可對危害國安案件行使管轄權。當局認為必須未雨綢繆,在本地法律層面建立機制,令公署可在有需要時有效履行《國安法》第55條的職責。當局建議在附例中訂明,在有關情況下,特區政府的任何部門、機構和任何公務人員須按公署要求,依法及時提供一切所需和合理協助、便利、配合、支持和保障。
政府建議,任何人無合理辯解而沒有遵從公署根據《香港國安法》簽發的法律文書,即屬犯罪。而為了防止被公署調查的證人,提供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資料,以及禁止任何人在知道或懷疑公署正在辦案,沒有合理辯解或合法權限下,披露有關調查的任何資料,特區政府建議在附例中訂明罪行。
特區政府又提出,在附例中加入條文,明確公署人員身份的證件或文件,並為蓄意抗拒或妨礙公署執行職務、假冒公署人員或偽造公署法律文書、證件等行為訂明罪行。
為使國安委統籌、協調香港特區各有關機構和組織落實公署「監督指導」的角色更明確,當局建議在附例中加入條文,描述國安委及其秘書處在落實公署就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的監督指導意見方面的角色。
另外,附例亦訂明,公署的履職場所應當受到適當保護,防範未經授權而接近或進入場所的行為,以減低國安風險,特別是與間諜行為相關的風險。當局建議行政長官藉在憲報刊登命令,宣布將公署的履職場所劃為禁地,而禁地範圍不涉私人民居,也不會對周邊社區造成不合理影響。
當局說,訂立附屬只是在本地法律層面就相關規定訂明具體細節,以致有效地實施《香港國安法》關乎公署職責的條文,並不會賦予公署新的權力,亦不會影響一般市民的生活,以及機構和組織的正常運作。特區政府會確保解說工作到位,讓公眾明白附例對維護國安的重要性。
特區政府表示,有責任盡早完成相關附例的立法程序,並會盡快就兩項附屬法例刊憲,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程序,建議兩項附例在刊憲當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