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拘捕10名男女,涉嫌違反《人類生殖科技條例》有關罪行。警方早前接獲舉報,指一間本港公司在兩個網頁上宣傳,聲稱可為顧客提供嬰兒性別選擇及代母服務。有關宣傳行為涉嫌違反法例。
根據法例,除指明情況外,任何人士不得藉生殖科技程序使胚胎性別得以選擇,以及出於商業目的而商議安排代母服務,或者公布或分發推廣兩種服務,縱使有關服務不在香港進行。
中區警區刑事部接獲舉報後,隨即展開調查,並透過喬裝顧客蒐集證據。經調查後發現,有關公司在本港宣傳、推廣及招攬顧客。當與顧客商議服務安排,簽訂服務合約及接收服務費用後,該公司會安排顧客到海外進行取卵、取精、胚胎培育、胚胎性別選擇及安排代母服務。
警方昨日及前日一連兩日在全港多區展開拘捕行動,突擊搜查該公司位於中區的辦公室,以及涉案人的住處。被捕的10人年齡介乎30至70歲,涉嫌違反《人類生殖科技條例》下的相關罪行。 所有被捕人現獲准保釋候查,須於5月下旬向警方報到。行動中,警方檢獲多部手提電話、電腦、宣傳單張、收據、合約等證物。另外,涉案兩個網站已被警方移除。
被捕的10人年齡介乎30至70歲。(警方提供)
伊利沙伯醫院中風科與聯合醫院自2021年起,在聯網內部透過使用科技,首創急性中風通報系統,大大縮減院內各部門的聯絡時間,提高團隊協作效率,加快了中風患者的治療,令病人康復率提高,醫管局有意在全港醫院成立類似系統,計劃在7月左右選定一至兩間醫院試行,之後再陸續推展至其他醫院。
九龍東醫院聯網中風科顧問護師郭慧茵說,以往中風病人送院後,往往要花好多時間,致電不同部門作準備,但自從與醫院科技資訊部合作,共同研發出有關系統後,只需在系統輸入相關病人資料,其他部門就可以即時知道,再配合現有的院前中風通報機制,可縮短病人接受治療的時間。她又說始終每間醫院在處理程序上會有些微分別,因此需要時間試行,再因應個別醫院情況調校。
她表示,現時共有8間中風科護士診所,分布在不同醫院聯網,每年服務約3000人次,按過往經驗,有關服務能減少患者使用急症室,亦有效降低患者再次中風入院的風險至低於5%。
另一名九龍東醫院聯網中風科顧問護師余忠諍表示,中風是本港第四大常見死因,每年公立醫院接收約12000宗急性中風個案,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比例為8比2,而中風有年輕化趨勢,2001年至2021年期間的研究顯示,18至55歲港人中風發病率增加約三成。他解釋,並非指中風在年輕人身上好常見,而是可能與市民近年多關注中風問題,因此會做身體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令確診的機會上升。
他指出,如果缺血性中風病人能夠及時送院,在黃金治療時間內接受急性溶栓治療,將可爭取最佳治療成效,經過多年努力,在他工作的聯網內,接受溶栓治療的病人比率,由10多20年前的3至4%,已提升至17%,病人能夠完全康復的比率大為增加,他提醒市民要留意自己是否有心房顫動,即心跳經常有不規律的情況,並最好有量度血壓的習慣,以預防中風。
郭慧茵表示,急性中風通報系統,有助縮減醫院內各部門的聯絡時間,提高團隊協作效率。(麥偉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