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出席「機遇灣區」主題活動時表示,粵港澳三地政府部門在多個領域都建立對接平台和機制,有力促進相互交流合作,推動大灣區建設。
澳門政府新聞局圖片
張永春舉例說,在法律領域,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與廣東省司法廳和香港律政司於2019年建立了聯席會議機制,已舉行六次會議。在規則銜接方面,粵港澳三地作制度創新,例如開展協同立法,優先促進調解、仲裁等規則銜接。但他說,規則銜接很多方面受到法律差異的限制,仍需更多時間協調和探索。
他又說,澳橫兩地產業協同發展是落實「澳門+橫琴」新定位的關鍵舉措,提到已推動澳門大學(橫琴)研究院與合作區共建微電子研發中心等五大中心和一個高級培訓中心,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橫琴)研究院與合作區16家企業建立院企聯合實驗室,與內地企業累計開展省級以上科研項目211項。
澳門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 澳門新聞局圖片
對於大灣區文化發展方面,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認為,粵港澳三地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香港、澳門對外聯繫較多,可舉辦更多國際展覽,將整個文化產業更好融合發展,建設大灣區的文化高地。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自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推出以來,截至4月底,醫管局共接收11宗跨境救護車轉運個案。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11個個案中,有8宗由港大深圳醫院轉介,3宗由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轉介,病人年齡介乎15至79歲,涉及呼吸衰竭、心房顫動及需要接駁呼吸機協助呼吸等病況。
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盧寵茂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根據醫療評估,這些病人有持續住院的治療需要,情況均相對穩定,但無法自行返港,亦不適合經現有口岸轉乘香港救護車返港。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盧寵茂說,另外有一宗由港大深圳醫院轉介的個案,經兩地的醫療團隊共同評估後,認為病人未符合轉運條件而沒有啓動安排。他指出,派送和接收醫院會視乎個別病人當下的臨床狀況,作出專業和審慎的評估,再決定是否需要為病人安排跨境轉院。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他指出,除了跨境救護車計劃,如果香港居民於內地遇事受傷或因病,返港時需要緊急醫療及救護車安排,可於內地聯絡入境事務處提出要求,或在抵達口岸時向口岸人員要求協助。根據消防處數字,去年各陸路出入境管制站香港口岸共處理5581宗緊急救護服務召喚,較之前兩年分別1038宗和4868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