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行李」古時指出行的使者

歷史長河

「行李」古時指出行的使者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行李」古時指出行的使者

2017年01月07日 00:15

去旅行玩到盡,香港人多數行李也被「戰利品」塞到盡一盡。「行李」是出門時所攜帶的東西,但是為什麼叫「行李」呢?


我們說的「行李」,本來應該寫作「行理」。《左傳·昭公十三年》載:「行理之命,無月不至。」杜預注:「行理,使人通聘問者。」,顧名思義出使的使者被稱為「行理」。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設有「行人」一職,掌管朝覲聘問的官員,後來就和「行理」一樣用作使者的通稱。《國語·周語》曰:「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韋昭注:「理,吏也;逆,迎也,執瑞節為信而迎之。行理,小行人也。」按照韋昭的解釋,「理」應該是「吏」字,「行理」應該寫作「行吏」,「行吏」即出使的官吏,這樣就更易理解了。

明代《王瓊事蹟圖冊》描繪才子王瓊上京赴考情況 (網上圖片)

明代《王瓊事蹟圖冊》描繪才子王瓊上京赴考情況 (網上圖片)

在學術界中,有人亦認為「理」和「李」是通假字,清末民初史學家章炳麟著有《官制索隱》就持有這說法,另唐時的宗正少卿李濟翁,著有的《資暇集》也認為「李」是「使」的訛誤,「行李」本來應該寫作「行使」,即出行的使者。

最早使用「行李」一詞的就是《左傳·僖公三十年》,曰:「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杜預注:「行李,使人。」清朝學者郝懿行在《證俗文》中解釋得最為明白:「古者行人謂之『行李』,本當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除了使者的意思,「行李」還可以用作動詞,即出使。《魏書·宗欽傳》載:「頃因行李,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宋代進士葉適的《送戴料院》也載:「世路豈雲極,念子行李頻。」,這裡的「行李」都是出使的意思。

漢唐以後,「行李」開始指行旅,有時也指行旅之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之女蔡文姬,所著《胡笳十八拍》中寫及:「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唐代詩人杜甫也有《贈蘇四徯》曰:「別離已五年,尚在行李中。」這裡的「行李」指行旅。元代使者傅若金的《送張秀才北上時將赴海》曰:「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問京華。」,這裡的「行李」則指行旅之人。

《清明上河圖》中的商旅 (網上圖片)

《清明上河圖》中的商旅 (網上圖片)

據了解大約從明朝起,「行李」開始演變為出門旅行所攜帶的東西,這個意思就此固定了下來,一直今天。

日本動畫電影《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在日本國內已達79億日圓的票房,而動畫同時帶旺在劇中出現過的長野縣太空監測站,並獲得大量的遊客「拯救」這瀕臨財困關閉的天文台。

動畫上映後 參觀人數較平日增10倍

在1982年建成,全球首個觀察黑洞的電波望遠鏡的野邊山宇宙電波觀測所,原本是日本政府天文台在長野縣建造的天文觀測所。不過近年因為財政壓力,令觀測站面臨關閉的危機。然而因為在「柯南」的動畫中出現,令這個天文觀測站「起死回生」。觀測所的所長透露,在動畫上映後,到觀測所參觀的人數比去年同時期已增加3.5倍,而且與平日相比更是增加10倍,令他喜出望外。

受柯南電影熱潮影響,很多旅客參觀長野縣天文觀測所。X@NAOJ_Nobeyama

受柯南電影熱潮影響,很多旅客參觀長野縣天文觀測所。X@NAOJ_Nobeyama

聯乘電影合作出售商品 以便籌募經費

該觀測所在1982年開幕,在1994年首次發現到黑洞,並據稱對202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3位得主提供了貢獻。但近年面對日本政府削減資助,以及設施開始老化的問題,觀測所需要削減工作人員的支出及節省電費來維持營運。所長指,天文研究是現在世界開發的趨勢,在美國及中國持續進步的同時,日本就只能維持現狀。據報因為柯南效應,觀測所在電影上映後的營運基金也獲得超過100宗申請,而電影也會與觀測所合作出售商品,以便為觀測所籌募經費。

柯南電影系列曾為北海道函館及京都等帶來旅客

據日本媒體的報道,柯南的動畫電影多次為日本各地帶來旅遊收益。去年的《名偵探柯南:100萬美元的五稜星》亦為北海道函館市增加旅客,吸引不少人到函館觀賞夜景及五稜城的景色,而過去也曾令到東京的離島八丈島、大阪及京都帶來旅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