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點解孔子英文譯作「Confucius」?

歷史長河

點解孔子英文譯作「Confucius」?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點解孔子英文譯作「Confucius」?

2023年10月30日 10:00

儒家「至聖先師」孔子在英文著作中,都被譯作「Confucius」。當初創造這個英文單詞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歐洲人撰寫的孔子傳記以及孔子畫像插圖(網上圖片)

歐洲人撰寫的孔子傳記以及孔子畫像插圖(網上圖片)

"Confucius"本是拉丁文,後來被用至英文。16世紀,歐洲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前往遙遠的東方,踏入明朝的國土,向中國人傳教。他們驚訝發現當時的中國人,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受過一些教育的人,都會信奉一位2000多年「哲學家」的教誨,並把他的教誨運用到治國安邦和日常生活中。

這位西方傳教士口中的「博學的偉大哲學家」就是孔子。面對孔子以及當時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以來自意大利的利瑪竇神父為代表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抱著一種尊重甚至熱忱的心態去接觸並學習。他們學習複雜的漢字系統,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並希望將這種哲學介紹給歐洲人。在將古代儒家經典著作翻譯成歐洲各種語言時,難免要創造一個詞來指代儒家的「至聖先師」孔子。

利瑪竇神父(左)(網上圖片)

利瑪竇神父(左)(網上圖片)

當時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是繼承自羅馬帝國的拉丁語,拉丁語以前在歐洲的文化界和學術界,一直都是各國通用的語言。利瑪竇在翻譯孔子的名字時,選取了當時中國人對他較為流行的一個稱呼「孔夫子」,然後音譯成「Confuci」。

在拉丁語中,一個名詞有「陰性」、「陽性」和「中性」之分。一般「陽性」名詞,特別是人名,都會以「-us」結尾,所以孔子的拉丁文名最終就定為「Confucius」。在所有的歐洲語言中,孔子的名字都來自於拉丁文的Confucius,其中英語、法語中依舊沿用Confucius的拼寫。

利瑪竇與法國耶穌會士金尼閣共同發明世界首套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的拼音體系,記載於《西儒耳目資》中。(網上圖片)

利瑪竇與法國耶穌會士金尼閣共同發明世界首套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的拼音體系,記載於《西儒耳目資》中。(網上圖片)

而在另一些語言中,Confucius根據這些語言詞彙的拼寫和發音規律有所變化,如德語中的 Konfuzius,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中的 Confucio,瑞典語中的 Konfucius,波蘭語中的 Konfucjusz,以及俄語中的 ΚοHфyций(Konfucij)。

事實上,明清時期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還將中國歷史上很多重要人物的名字譯成專屬的拉丁文,如孟子的拉丁文名字Mencius,這個名字更曾在被譯回中文時,被誤解為一個叫「門修斯」的人。另外,明清時期不少皇帝都有專門的拉丁文名字,如明朝天啟皇帝Thienkius,崇禎皇帝 Zungchinius,以及清朝順治皇帝Sungteius。

往下看更多文章

剪蛹助飛 卻「欲速不達」

2024年06月24日 20:00

「欲速不達」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來自於儒家經典《論語》,在《子路》中有提及:「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古時候,有個小孩很喜歡研究生物,所以他每天做完農活都會跑到家後方的小樹林去。有天,在他懶洋洋地躺在樹底乘涼時,有隻蝴蝶從他面前飛過。他靈機一觸,心想:到底幼蟲是怎樣變成蛹,而又是怎樣破繭成蝶的呢?於是,當他在草叢中恰巧看見一只蛹時,他便毫不猶豫地把它拿了回家。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小孩每天觀察著蟲蛹,恨不到每分每秒都守在它旁邊。然而,幾天過去了,蟲蛹一點反應都沒有。小孩心裡焦急,卻束手無策。突然,一直寂寂無聲的蟲蛹上出現了一條裂痕!裡面的蝴蝶也開始掙紮,似乎想破蛹飛出。可是,破蛹過程卻不順利,艱辛的過程甚至長達數小時之久。小孩看著於心不忍,便打算用剪刀將蛹剪開,以協助蝴蝶破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沒想到,好心做壞事。蝴蝶確實輕鬆脫蛹,只是沒有經過磨練的翅膀根本不夠力,壓根飛不起來。虛弱的蝴蝶一搧一搧的在桌面匍匐著,沒多久就痛苦地死去了。

破繭成蝶的過程雖然非常艱辛,但唯有這樣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有時,外力的幫助不但幫不到它,還可能害了它。因為違背了自然過程,最終蝴蝶悲慘地死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欲速不達」這個成語,意思是指急於求成會招致最終的失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