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點解孔子英文譯作「Confucius」?

歷史長河

點解孔子英文譯作「Confucius」?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點解孔子英文譯作「Confucius」?

2024年10月28日 10:00

儒家「至聖先師」孔子在英文著作中,都被譯作「Confucius」。當初創造這個英文單詞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歐洲人撰寫的孔子傳記以及孔子畫像插圖(網上圖片)

歐洲人撰寫的孔子傳記以及孔子畫像插圖(網上圖片)

"Confucius"本是拉丁文,後來被用至英文。16世紀,歐洲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前往遙遠的東方,踏入明朝的國土,向中國人傳教。他們驚訝發現當時的中國人,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受過一些教育的人,都會信奉一位2000多年「哲學家」的教誨,並把他的教誨運用到治國安邦和日常生活中。

這位西方傳教士口中的「博學的偉大哲學家」就是孔子。面對孔子以及當時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以來自意大利的利瑪竇神父為代表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抱著一種尊重甚至熱忱的心態去接觸並學習。他們學習複雜的漢字系統,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並希望將這種哲學介紹給歐洲人。在將古代儒家經典著作翻譯成歐洲各種語言時,難免要創造一個詞來指代儒家的「至聖先師」孔子。

利瑪竇神父(左)(網上圖片)

利瑪竇神父(左)(網上圖片)

當時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是繼承自羅馬帝國的拉丁語,拉丁語以前在歐洲的文化界和學術界,一直都是各國通用的語言。利瑪竇在翻譯孔子的名字時,選取了當時中國人對他較為流行的一個稱呼「孔夫子」,然後音譯成「Confuci」。

在拉丁語中,一個名詞有「陰性」、「陽性」和「中性」之分。一般「陽性」名詞,特別是人名,都會以「-us」結尾,所以孔子的拉丁文名最終就定為「Confucius」。在所有的歐洲語言中,孔子的名字都來自於拉丁文的Confucius,其中英語、法語中依舊沿用Confucius的拼寫。

利瑪竇與法國耶穌會士金尼閣共同發明世界首套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的拼音體系,記載於《西儒耳目資》中。(網上圖片)

利瑪竇與法國耶穌會士金尼閣共同發明世界首套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的拼音體系,記載於《西儒耳目資》中。(網上圖片)

而在另一些語言中,Confucius根據這些語言詞彙的拼寫和發音規律有所變化,如德語中的 Konfuzius,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中的 Confucio,瑞典語中的 Konfucius,波蘭語中的 Konfucjusz,以及俄語中的 ΚοHфyций(Konfucij)。

事實上,明清時期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還將中國歷史上很多重要人物的名字譯成專屬的拉丁文,如孟子的拉丁文名字Mencius,這個名字更曾在被譯回中文時,被誤解為一個叫「門修斯」的人。另外,明清時期不少皇帝都有專門的拉丁文名字,如明朝天啟皇帝Thienkius,崇禎皇帝 Zungchinius,以及清朝順治皇帝Sungteius。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