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公元1008-1057年)是北宋仁宗年間著名的軍事將領。他是山西人,因驍勇善戰,人稱「面涅將軍」。縱觀狄青生平,一共可分為四個階段。狄青在一個貧寒的家庭出生。狄青16歲的時候,因代兄長受過,狄青入京當兵。

狄青畫像 (網上圖片)
早年間,狄青在軍營中是一名騎兵,隨後擔任「散置」一職。公元1038年,党項羌族西夏王李元昊作反,狄青跟隨軍隊平定之。當時北宋軍隊屢戰屢敗,狄青率領士兵作戰時,經常擔任前鋒。狄青作戰共計4年左右,共參與了25場戰鬥。期間,狄青奪取宥州等地,並殺掉了尚羅、歲香等部落。為了保障北宋邊境要害,狄青率兵修築了招安等城堡。

宋蕭照《中興瑞應圖卷》局部 (網上圖片)
狄青衝刺沙場時,經常帶着銅面具奮勇殺敵,西夏軍沒人敢與之抗衡。狄青在西夏作戰的英勇表現,嶄露頭角,得到統治者和朝中大臣認可。狄青回到朝中,深受范仲淹等大臣的重用。范仲淹認為狄青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便送給狄青《左氏春秋》讓他研習兵法。宋仁宗早已得知狄青為北宋立下赫赫戰功,便封任狄青為樞密副使。後人認為,狄青最精彩的戰役當屬平定儂智高。這場戰役中,既看出了其勇猛,又看出他的良好作戰計謀。在狄青的指揮下,北宋軍隊大勝儂智高,平息了起義。

影視中的「蘭陵王」高長恭 (網上圖片)
狄青是中國歷史上兩位戴面具作戰的將士之一(另一位是「蘭陵王」高長恭)。相傳,狄青面具為銅材料製成,每次上戰場殺敵時,狄青總會把他的面具戴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威懾感。史書沒有記載狄青面具的大概樣式,只知道面具圖案非常恐怖。據了解,狄青披頭散髮,帶上面具後,所向披靡的樣子讓西夏軍不敢直面與狄青衝突。

網上圖片
那為什麼狄青在戰場之上要戴面具?眾所周知,蘭陵王是美男子,為了給敵軍壓迫感,蘭陵王率兵作戰時,都要佩戴上猙獰恐怖的面具。至於狄青,《宋史》中有這樣一段話來描述他:「青每出入,輒聚觀之,至壅路不得行」。即是他百姓們眼中,是一位充滿力量感與安全感的美男子。
到了宋哲宗年間,皇帝為公主夢挑選夫婿時,都會以狄青的兒子狄詠作為參考標準來擇婿。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父親狄青也應是英俊的。所以,狄青可能蘭陵王一樣,長相秀氣給人感覺沒有威力,為了增加震懾感,作戰時就戴上猙獰的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