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人稱姜太公的姜尚、姜子牙,因為不滿紂王的殘暴統治,棄官隱居在陝西渭水河邊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
姜太公 (網上圖片)
為了取得周族的領袖姬昌的重用,他經常在小河邊用不掛魚餌,裝模作樣地釣魚。姜太公整天釣魚,其妻認為丈夫沒有出息,又嫌他窮,不願再和他共同生活,決心要離開他。
周武王 (網上圖片)
姜太公雖然一再勸說她要忍耐一點,又說憑著自己的才智,定必有一天會獲得榮華富貴。不過,其太太認為丈夫只是空口說白話,旨在騙她留在身邊,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姜太公無可奈何,只好讓她離去。
後來,姜太公終於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幫助其兒子周武王聯合各諸侯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更在齊獲得封地。這個時候,其妻子見到姜太公出人頭地,很懊悔當初離開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請求與他恢復夫妻關係。
設計圖片
姜太公對當年太太這麼狠心未有忘懷,並取了一盆水,傾倒在泥地上,著她將倒出來的水弄回盆之中,最後只取得一盆濕潤的泥土。姜太公於是說:「假如離開了又要復合,那無疑像潑出去的水是很難回收一樣。」毅然拒絕了。
後來,成語「覆水難收」引申成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的意思。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當中有言:「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西晉玄學家郭象少有才學,對於日常生活中之事,他總能在當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每每接觸到一些現象,他都會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說他智周萬物也不為過。他不僅知識淵博,甚至對於老莊學說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有不少人因仰慕其才名而慕名而來。然而,郭象並不向往官場,所以凡是請他出仕的,他都一概謝絕。每天不是埋頭研究學問,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可是朝廷又怎麼暴殄天物呢?朝廷多年來都不放棄,哪怕多次被郭象拒絕,也要派人來請他出仕。郭象實在推辭不掉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朝廷一見郭象把事情應了下來,馬上就把他封為「黃門侍郎」。要知道,黃門侍郎在晉朝已經有副宰相的地位了!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到了京城,郭象很快就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在官場上站穩了腳。加上,他口才很好,對什麽事情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人們都愛聽他那生動且深刻的論述。當時太尉王衍也十分欣賞郭象,認為他不但立論新穎,講話還條理清楚,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若懸河」這個成語,而「懸河」即瀑布之意,所以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