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騙案急增,警方更發新求職陷阱!
有騙徒訛稱聘請「網絡打手」,要求求職者先繳付款入會費,才可獲聘,但求職者付款後沒有接到工作。警方及勞工處提醒市民,不要輕易相信網上或社交平台的招聘廣告或留言。
求職騙案層出不窮。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指,去年接獲33宗求職騙案,共有43個受害人,合共損失113萬元。但今年首4個月,已接獲48宗求職騙案,共有78個受害人,涉及782萬元;主要騙取求職者的貸款、保證金和行政費。
求職騙案層出不窮。
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譚詠詩表示,警方今年年初就求職騙案採取行動,故此數字會較去年多。其中涉款最多的個案為78萬港元,受害人是一名26歲女士。她於3月時在社交媒體看到求職廣告,招聘匯款從業員。騙徒要求她應徵時提供身份證副本、銀行卡等個人資料,及後被騙及盜用資料,向財務公司借錢,對方收到追數通知才知道受騙。另有騙徒在網上平台聲稱招募空姐,要求一名24歲女子先後繳交約17萬元手續費,求職者聯絡航空公司才知道受騙。
資料圖片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及勞工處,在暑假求職旺季前,提醒市民不要輕易相信網上或社交平台的招聘廣告或留言。面試時,如有人要求預先繳交保證金或其他費用,應提高警覺。
資料圖片
暑假臨近,求職騙案再趨活躍。警方過去兩周,在全港多區拘捕114人,涉嫌欺詐、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洗黑錢,涉及73宗案件,當中3成為屬網上求職騙案,受害人損失金額達7,354萬元,單一案件涉款最多為2070萬元。
暑假臨近,警方相信,騙徒會利用此機會去騙取想搵暑期工的學生及年青人
黃大仙警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主管吳澤鉅表示, 暑假臨近,警方相信,騙徒會利用此機會去騙取想搵暑期工的學生及年青人。黃大仙警區遂於6月3日至20日,一連18日進行執法行動,針對打擊不同科技罪案及網上騙案,特別是網上求職騙案,行動中共偵破73宗發生於全港各區的相關罪案,涉及騙款約7,354萬元,拘捕114人,包括82男32女,年齡介乎19至74歲,大部分無業,其餘報稱職業為司機、侍應及家庭主婦等,全部涉嫌干犯欺詐、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或洗黑錢罪。
黃大仙警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主管吳澤鉅表示,行動中,警方成功搗破一個本地從事網上求職騙案的犯案集團,拘捕一名骨幹成員及3名傀儡戶口持有人
而受害人則共163人,包括63男100女,年齡由15至78歲,當中不少為學生、工程師及專業人士,當中單一損失金額由1000至2070萬不等,當中3成受害人涉網上求職騙案。行動中,警方亦成功搗破一個本地從事網上求職騙案的犯案集團,拘捕一名骨幹成員及3名傀儡戶口持有人。而今年截至5月,警方接獲1118宗網上求職騙案。
網上求職騙案手法流程
警方指,今年3月至5月接獲市民報案,指有騙徒在社交媒體刊登招聘廣告,訛稱為本地知名並擁有多間分店的連鎖餐飲集團、 烘焙店、卡啦ok等的經理,騙徒更會在招聘廣告上提供該些店舖負責人的姓名及電話作聯絡之用,增加廣告的真確性,而當受害人聯絡騙徒後,騙徒會以不同手法,如要求受害人繳付行政費或職位保證金,金額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受害人繳付款項後,騙徒便失聯,受害人其後發現有關工作根本不存在。
詐騙集團COLD CALL致電一些連鎖餐飲集團分店,利用一藉口假扮另一間分店的經理等手法騙取目標分店的員工資料,再將真實性名和職銜投放在網上的招聘廣告。
黃大仙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經情報搜集及調查後,鎖定一個本地詐騙集團, 成員利用俗稱「COLD CALL」手法致電一些連鎖餐飲集團分店,利用一藉口假扮另一間分店的經理等手法騙取目標分店的員工資料,其後將真實性名和職銜投放在網上的招聘廣告,令不少求職心切的受害人信以為真,墜入求職陷阱。
警方在今次行動成功拘捕4名集團成員,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或「洗黑錢」罪,調查仍在進行中。2023年網上求職騙案為3618宗,損失金額達760萬。
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高級項目經理王嘉慧提醒,求職者要留意求職廣告是否要求交出個人資料或銀行資料,是否要支付前期費用等。
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高級項目經理王嘉慧提醒求職者,留意求職廣告是否要求交出個人資料或銀行資料,是否要支付前期費用等,簽約前亦要先清楚合約條款,如對方不願給予合約副本,都屬可疑情況。
警方在行動中檢獲的證物
警方在行動中檢獲的證物
警方在行動中檢獲的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