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流浮山一度錄70公里陣風 天文台解釋非「石湖風」

社會事

流浮山一度錄70公里陣風 天文台解釋非「石湖風」
社會事

社會事

流浮山一度錄70公里陣風 天文台解釋非「石湖風」

2018年07月23日 18:07 最後更新:18:29

「石湖風」究竟是什麼?

香港滑翔傘協會提供圖片

香港滑翔傘協會提供圖片

有一名男子在大嶼山玩滑翔傘期間,懷疑遇上強風偏離目標,至今仍然失蹤,政府多個部門繼續在大嶼山多處搜索。有報道指當時吹「石湖風」,但天文台解釋當時情況與「石湖風」有出入。

攀山拯救隊出動搜索。

攀山拯救隊出動搜索。

「石湖風」是颮線引致強陣風的一種俗稱,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炳華指出,天文台昨日在流浮山的風站量度到時速超過70公里的陣風。但他解釋,一般「石湖風」是西北面掃過的狂風雷暴,而當時的風是由西南面逐漸迫近的雷雨帶所帶來,所以和「石湖風」的性質不太接近。

事發在昨午2時許,姓鍾男子與3名同好者結伴到大東山玩滑翔傘,其間風雲色變刮起強風,4人的滑翔傘失控墜落地面,其中2人原打算降落長沙,卻被吹至約2公里外的貝澳一處田地,幸好只受輕傷。另一名57歲姓李事主,墜落貝澳附近大東山上被困,他報警求助。救援人員接報到場尋獲3人,當中2人輕傷送院,惟鍾失去蹤影。

天文台曾在網上解釋,在春末夏初,當冷鋒或低壓槽南下影響華南及其沿岸地區時,如配合大氣層上空有擾動由西向東經過的話,「西北石湖風」便可能會形成。與「西北石湖風」相關的弧形颮線通常會自珠江口西北部移向香港,首先影響新界西北部如流浮山、元朗等地區,然後再向東橫掃其他區域。

專責處理后海灣蠔排管理的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表示,6月起將按管理計劃採取第一步行動,移除在后海灣未獲准暫時保留,即沒有標記的蠔排。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持有工作小組發出標記的蠔排可暫時保留,下一階段的管理計劃再作處理,其他蠔養殖人士則須於5月31日或之前,移除沒有標記的蠔排及其相連的所有物品,否則有關的人士可能須負上法律責任。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工作小組下一步會檢視后海灣航行安全、水質及環境等因素,以及各獲准暫時保留蠔排的情況,再決定管理計劃下容許在后海灣進行蠔類養殖作業的範圍、蠔排的實際數目以及作業位置。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