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紅牌車不受監管令市民投訴無門,終被取締。
近年來不少的士團體都要求政府打擊「白牌車」,但早在60至70年代,曾有「紅牌車」經營。在1976年的今日,政府取締「紅牌車」,轉型為的士。
政府在1976年取締紅牌車,自此「紅牌車」成為歷史。(資料圖片)
當年「紅牌車」沒有咪錶,車頂亦沒有的士指示燈,以電召為主,較少四周兜客,因不受監管致投訴無門,港府遂在1976年7月24日下令取締「紅牌車」,車主可以每部補價7.5萬元,將「紅牌車」轉型為的士,市面上逾1800輛「紅牌車」轉型的士,自此「紅牌車」成為歷史。
紅牌車轉型為的士。(網上圖片)
運輸署發言人表示,樂意聆聽的士業界的意見,並正安排會面,保持緊密溝通。政府的政策立場一貫清晰,的士服務要改善,網約車平台要規管,非法「白牌車」的經營要依法打擊。政府將持續依法打擊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活動,保障市民的安全及利益。
運輸署。
發言人示,政府近年推出不同措施,銳意提升的士服務質素,包括透過的士車隊制度,引入系統化管理、善用科技。的士車隊營辦商正積極籌備,政府期望各車隊盡快投入營運,引入優質的士服務。
的士車隊。資料圖片圖片
至於規管網約車平台,發言人重申,政府持開放態度,但相關平台必須確保提供的載客服務合乎法規。政府會在今年內就規管網約車平台、合規服務的車輛和司機的相關牌證要求等訂定立法建議。
網約車。網上圖片
另外,警方一直採取針對性執法行動,打擊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活動。同時,政府正研究進一步完善法例,包括取消相關司機的駕駛資格,以及如有足夠證據顯示相關車輛確曾涉及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的罪行,即使未能確認司機身份,仍可扣押涉事車輛。政府會適時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