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就快來了,關於中秋節的古代民間傳說,你又知道多少?
與中秋節相關的故事,有「嫦娥奔月」。傳說在遠古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熱得人間民不聊生。這時,一個名叫后羿的年輕人,登上崑崙山頂,用弓箭射落九個太陽,大地於是變得涼爽了,草木生長,牲畜繁衍,百姓不再飽受炎熱之苦。
后羿射日 (網上圖片)
后羿為百姓立了大功勞,很多有志向的年輕人都慕名來拜師學藝。有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叫蓬蒙也來到了。一天,后羿遇見西天王母娘娘,王母為感激后羿為百姓貢獻,賜給后羿兩粒藥丸,並告訴他:服用後就可以得道成仙。
后羿不願獨自成仙,便將王母所賜的仙藥,交由美貌的妻子嫦娥保管。嫦娥將藥放進了百寶箱,但被蓬蒙知道了!他就趁后羿率眾打獵時,稱病在家,再持劍闖入后羿家中,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誓死不給,危急之下,就拿出仙藥並吞了。嫦娥吞下藥後,身體變得極其輕盈,慢慢地飄向了天空......
后羿眼白白看著嫦娥飛上天 (網上圖片)
出外打獵的后羿,感受到嫦娥有危險,於是匆匆趕回家,發現嫦娥已經飄出窗口,后羿只來得及扯下嫦娥一段衣袖,眼白白看著嫦娥飛上天,飛到了月亮之上了。我們稱這個為「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那天剛好是農曆八月十五日,從此每年這一天,后羿都遙遙望著月亮,回憶與嫦娥生活點滴。百姓為嫦娥保護仙藥以及后羿的深情所感,每年的八月十五也都在家中擺上瓜果,遙拜嫦娥,漸漸形成過中秋節的習俗了。
嫦娥奔月 (網上圖片)
每逢中秋節,都會見到一條插滿香枝的火龍穿梭於大坑的大街小巷,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專程前來觀賞。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自2010年起支持舉辦大坑舞火龍,讓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繼續傳承。
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前排左)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港 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前排右)為大坑火龍簪龍花。
大坑火龍盛會由大坑坊眾福利會籌辦,出席開幕禮的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馬會主席利子厚、中聯辦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及大坑坊眾福利會理事長袁效權等。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右七)、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左 七)、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港島工作部部長薛惠君(左六) 及大坑坊眾福利會理事長袁效權(中)等嘉賓出席大坑火龍盛會開幕禮。
利子厚表示馬會多年來一直很高興能撥款支持舉辦大坑舞火龍。當中包括支持大坑坊眾福利會舉辦舞火龍兒童及青少年訓練班,增加年輕一代對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此外,馬會也透過公益慈善研究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攜手合作,通過保護和修繕承乾宮、舉辦展覽和培育人才等項目,傳播中華文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右)及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左)出 席大坑火龍盛會開幕禮,高舉身長 67 米的火龍龍頭。
今年的大坑舞火龍在9月16日至18日一連三晚舉行。長達約67米、由珍珠草組成的火龍,需要逾 400 人才能舞動。整個儀式由簪花掛紅,到插上香枝開始,然後在晚上遊走於大坑的街道上。相傳活動始於 1880 年,當年大坑爆發瘟疫,為消災滅瘟而舉行。及後,每年中秋節,舞火龍已成爲習俗,以驅走疾病,為市民祈求平安幸福。
火龍穿梭於大坑的街道巡遊,相傳可以為市民祈求平安幸福。
大坑舞火龍屬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並於2019年被選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之一。
為了讓市民進一步了解傳統習俗的由來及趣事,馬會繼續支持大坑坊眾福利會和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為學校和社區舉辦教育工作坊。除了舞火龍,馬會更一併支持另外兩個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地傳統活動,包括長洲太平清醮及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大坑坑眾福利會提供圖片
大坑坑眾福利會提供圖片
一如其他慈善捐助項目,馬會對以上項目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透過賽馬和博彩業務所得收益,帶來稅收及慈善捐款,同時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