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人二戰投身國軍精銳 口述抗戰點滴:「大家預咗有去冇回」

歷史長河

港人二戰投身國軍精銳 口述抗戰點滴:「大家預咗有去冇回」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港人二戰投身國軍精銳 口述抗戰點滴:「大家預咗有去冇回」

2019年03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04月01日 12:01

李善樂:「我想讓後生一輩了解,長埋黃土為家園犧牲的,他們才是英雄。」

本專欄早前寫了一篇故事,講述抗戰時期國軍首支傘兵部隊「鴻翔部隊」,如何在抗戰後期透過降傘深入敵後腹地,短時間取得不可磨滅的佳績。事後專欄收到一名網友Sam Lee的來信,表示內文其中一張相片,有著他伯父的身影。他是一名土生生長的香港人,叫李善樂。抗戰時期,這名「香港仔」成功投考國軍傘兵部隊,並且隨軍作戰。

更多相片
這張於抗戰勝利後在廣東羅定的合影,李善樂戰後一直放在案頭直至去世,紅圈者為李善樂 (網上圖片)

這張於抗戰勝利後在廣東羅定的合影,李善樂戰後一直放在案頭直至去世,紅圈者為李善樂 (網上圖片)

李善樂 (右) 在2015年,即抗戰勝利70周年時,在溫哥華接受侄女李婉華的訪問, 分享戰時點滴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李善樂 (右) 在2015年,即抗戰勝利70周年時,在溫哥華接受侄女李婉華的訪問, 分享戰時點滴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日佔時期香港邊境日軍哨站 (網上圖片)

日佔時期香港邊境日軍哨站 (網上圖片)

穿著傘兵裝備的李善樂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穿著傘兵裝備的李善樂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傘兵受訓過程 (網上圖片)

傘兵受訓過程 (網上圖片)

李善樂接受定點降落訓練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李善樂接受定點降落訓練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陸軍突擊總隊」第一隊全體官兵,在抗戰勝利後合影 (網上圖片)

「陸軍突擊總隊」第一隊全體官兵,在抗戰勝利後合影 (網上圖片)

這張於抗戰勝利後在廣東羅定的合影,李善樂戰後一直放在案頭直至去世,紅圈者為李善樂 (網上圖片)

這張於抗戰勝利後在廣東羅定的合影,李善樂戰後一直放在案頭直至去世,紅圈者為李善樂 (網上圖片)

網友Sam Lee告訴專欄:「這張八人合照,我伯父幾十年來一直放在案頭,直至去世。」可見李善樂如何重視這班戰時肝膽相照的兄弟。面對無數的生離死別,李善樂生前也許與不少老兵想法一樣,能夠在戰場倖存,回到家人身邊,為了去世兄弟好好活著,大概就是他的使命。每當後人聽聽他們當年辛酸苦淚,稱他們為英雄時,他們都不會自詡。因為他們認為,為家園壯烈犧牲,長埋著黃土的,才是英雄。

一班老兵掛念著的,必然是一班出生入死的兄弟。李善樂如何對待合照,所反映的心情必定是這樣。網友Sam Lee表示,李善樂三年前在溫哥華與世長辭,到天國與一班兄弟重聚了。幸好,他生前接受他的侄女、影星李婉華在加拿大中文電台的訪問,透過訪問內容,配合網友Sam Lee的憶述,了解更多李善樂在傘兵部隊訓練點滴以及與戰友感人至深的難忘回憶。專欄將會分開數篇,全面講述李善樂口述戰史。

李善樂 (右) 在2015年,即抗戰勝利70周年時,在溫哥華接受侄女李婉華的訪問, 分享戰時點滴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李善樂 (右) 在2015年,即抗戰勝利70周年時,在溫哥華接受侄女李婉華的訪問, 分享戰時點滴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需知道,國軍首支傘兵部隊,武器、裝備以及訓練,完全倚賴美軍。李善樂憑著甚麼擠身精英中的精英?為何會促成他投考傘兵部隊,完全與他的出生背景以及在香港淪陷時的街頭經歷有關:「當時我還小,與媽媽經過高陞戲院日軍站崗時,我沒有鞠躬,當時有一名日兵在沙包中跳出來,用有刺刀的步槍作衝刺狀恐嚇我,當時我媽媽嚇倒了,而我內心已經有套想法,就是這個仇恨一定要報。」

日佔時期香港邊境日軍哨站 (網上圖片)

日佔時期香港邊境日軍哨站 (網上圖片)

李善樂於1926年出生在香港一個頗顯赫的大家庭,父親是太平紳士,與港督關係甚好。他一輩包括他在內,共有22位兄弟姊妹,他是排行第九的兒子。據李善樂指,包括他在內,大多數哥哥都在皇仁書院讀書。接受英式教育的他,卻了解英國人當時對華人的歧視心理,更在他的姐姐的親人以及新聞紙,了解到中國自晚清以來所受的劫難。

及至日本於1930年代步步進逼中國東北,發動侵略,令李善樂成長期間有一套根深柢固的想法:「他朝有日學有所成,必然會報國,為祖國做一些事。」李善樂說,當時與他年紀相若的年輕一代,多數都有相似想法。李善樂亦憑著家庭背景及優秀教育,學懂操流利英語,配合較健康的體格,成功躋身國軍精銳傘兵行列。

穿著傘兵裝備的李善樂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穿著傘兵裝備的李善樂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香港淪陷了一段時間,全港停學,七家組就為了我們的學業及逃避『日本掌握』,帶我們到桂林繼續升學。我的七哥哥皇仁畢業,英文及體質都好,去投考空軍了。」李善樂在桂林中正中學畢業,便投考桂林軍校第六分校,成為第21期的學員。

「當時,美國已經向日本宣戰,在中國戰場上與中國同一戰線。」李善樂在軍校期間,遇上全國招募傘兵「鴻翔部隊」。當時普遍軍人多為農民,而招募條件甚高:不僅要懂英文,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可想,美國要招募訓練出來作戰的,一定是要高質:「當時,中國的裝備武器及訓練都很落後,他們美國想親自訓練一批傘兵,成為全國精銳中的精銳,在敵後作戰。」

傘兵受訓過程 (網上圖片)

傘兵受訓過程 (網上圖片)

根據美國計劃,訓練這批華人精銳,未來將會深入沿岸腹地作戰,為中美聯軍的地面部隊鋪路。李善樂軍校未畢業,便快快投考位於昆明西南聯大的傘兵訓練學校。憑著較高的教育水平以及流利英語,他在全國4、5000人中脫穎而出,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成為第一批傘兵部隊,被編入「陸軍突擊總隊」第一隊。

李善樂接受定點降落訓練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李善樂接受定點降落訓練 (加拿大中文電台圖片)

李善樂最終如願以償,以「中國首批傘兵精銳」的身份為祖國效力。據李善樂事後了解,投身傘兵隊的還有不少「香港仔」,都是名校出身:喇沙、皇仁、英皇,也有香港大學的學生。一班全國召集的精英,憑著學識,由美國富有戰場經驗的美國82空降師的軍官,短時間密集式學習使用降傘、軍備、炸藥,還有戰術運用、求生等技能,學有所成後,與82空降師組合小隊作戰,在抗戰後期發揮重要作用。

「陸軍突擊總隊」第一隊全體官兵,在抗戰勝利後合影 (網上圖片)

「陸軍突擊總隊」第一隊全體官兵,在抗戰勝利後合影 (網上圖片)

在李善樂的軍旅當中,最難忘的就是「空降機場突襲戰機」任務:「部分戰員都降在即將起飛的戰機上了,戰機急急起飛想擺脫。」「當時我們所有人,完全沒有想過『危險』,深入敵陣,我們都有『有去冇回』的準備。」李善樂作戰憶述驚險,下回再續

「害群之馬」是很常見的成語,意思也簡單直接,但大家能說出它的出處嗎?「害群之馬」出自《莊子•雜篇•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黃帝一行人來到襄城原野時,迷失了方向。這時,黃帝一行人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他們就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孩子說:「當然知道了。」黃帝說:「那麼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裡嗎?」 孩子說:「知道。」

一群馬 (網上圖片)

一群馬 (網上圖片)

黃帝說:「你這孩子真讓人吃驚,你不但知道具茨山的位置,還知道大隗住在哪裡。那麼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像你們在野外遊走一樣,只管前行,不要把政事搞得太複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遊歷,常患頭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導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遨遊,忘掉塵世上的一切。現在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塵世之外暢遊。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甚麼。」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黃帝說:「治理天下,確實不是你的事情,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向你請教究竟怎樣能治理好天下?」牧童不肯回答,黃帝又問,牧童只好說:「治理天下,就像我放馬一樣,只要能祛除妨害馬兒自然成長、繁衍的東西就足夠了。」黃帝大受啟發,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牧童,方才離開。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害群之馬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群體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人群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馬的危害,並且在日常中加以抑制,直接關係到群體的生死存亡。成語告訴人們,對於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免給國家、集體人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