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林則徐虎門銷煙成民族英雄 為何晚年提倡國產鴉片?

歷史長河

林則徐虎門銷煙成民族英雄 為何晚年提倡國產鴉片?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林則徐虎門銷煙成民族英雄 為何晚年提倡國產鴉片?

2019年04月13日 10:00 最後更新:04月14日 13:43

林則徐面對抉擇背向了初衷?

從19世紀初葉開始,英國為扭轉對華的貿易逆差,向中國大規模傾銷鴉片,使清朝每年外流白銀600萬兩,不僅令國庫空虛、財政枯竭,大量官員兵士瘋狂吸食鴉片,也為國家安全帶來巨大隱患。因此,道光帝便派「禁煙派」首領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查禁鴉片。據載,1839年6月3日起至25日,林則徐將從英商手中繳獲的鴉片總計1.9萬餘箱、237萬多斤,全部在虎門海灘集中銷毀,史稱「虎門銷煙」。

更多相片
虎門銷煙想像圖 (網上圖片)

虎門銷煙想像圖 (網上圖片)

19世紀繪第一次「定海之戰」,英軍艦攻擊清軍帆船 (網上圖片)

19世紀繪第一次「定海之戰」,英軍艦攻擊清軍帆船 (網上圖片)

19世紀林則徐畫像 (網上圖片)

19世紀林則徐畫像 (網上圖片)

清人服食鴉片的情況 (網上圖片)

清人服食鴉片的情況 (網上圖片)

清人服食鴉片的情況 (網上圖片)

清人服食鴉片的情況 (網上圖片)

晚清罌粟田 (網上圖片)

晚清罌粟田 (網上圖片)

種植鴉片後來成為民國軍閥主要資本來源,圖為1932年罌粟種植 (網上圖片)

種植鴉片後來成為民國軍閥主要資本來源,圖為1932年罌粟種植 (網上圖片)

虎門銷煙想像圖 (網上圖片)

虎門銷煙想像圖 (網上圖片)

事後,英國政府以「保護自由貿易」之名,對華發動戰爭,由1840年6月起爆發了「鴉片戰爭」起初英軍派艦隊封鎖珠江口,意圖直接進攻廣州,但因林則徐嚴密布防而未能得逞。「虎門銷煌」以及阻擋英軍進軍廣州,這兩大功績令林則徐名聲大振,成為民族英雄。

英軍在廣東受挫後並未罷休,改由沿著海岸線北上,同年7月攻陷定海,1個月後又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進攻北京。道光被英國船堅炮堅嚇破膽,即刻命直隸總督琦善去議和,並命兩江總督伊里布等人調查英軍攻佔定海之因。結果林則徐遭政敵誣陷,很快便由禁煙功臣,變為道光帝心目中的「罪臣」。

19世紀繪第一次「定海之戰」,英軍艦攻擊清軍帆船 (網上圖片)

19世紀繪第一次「定海之戰」,英軍艦攻擊清軍帆船 (網上圖片)

林則徐先被革職,暫留廣州等待新任欽差大臣琦善的審問和處置。到了次年5月,他被派往浙江鎮海,參與海防建設。僅僅過了1個多月,再遭靖逆將軍奕山等人誣陷,林則徐被朝廷革職,發配到伊犁戍邊。到了1842年6月,鴉片戰爭結束,清廷被迫簽訂《南京條約》。

林則徐在伊犁戍邊長達4年,期間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方略,領導當地民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等。他為發展當地農業、改善百姓生活狀況,立下了不俗的功績。與此同時,林則徐還大聲疾呼,要求朝廷警惕列強沙俄覬覦新疆,加強防守西北邊疆。

19世紀林則徐畫像 (網上圖片)

19世紀林則徐畫像 (網上圖片)

正因為林則徐在伊犁表現良好,再加上忠直大臣為之奔走,終於在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再次得到清廷的任用,起初擔任署理陝甘總督,不久又改任陝西巡撫,期間這位「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想法來了180度改變,開始提倡種植鴉片。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事緣在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初,署理撫州知府文海曾給林則徐寫過一封信,向他請教如何發展地方經濟,防止白銀外流。針對文海諮詢,林則徐提出一個無比驚駭建議:鼓勵百姓種植鴉片。

據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楊國楨教授的《林則徐傳》引述林則徐在信中寫道:「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阿芙蓉(即鴉片),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

清人服食鴉片的情況 (網上圖片)

清人服食鴉片的情況 (網上圖片)

絕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林則徐這個觀點,認為他背離初衷。然而,也有一些人體會到林則徐的苦衷,知道他這項建議,不過是在鴉片貿易合法化的大環境下,對抗洋煙在國內傾銷、防止白銀外流的無奈之舉。因為,若能以國產煙土對抗進口鴉片,在滿足民眾需求的同時,並向鴉片商徵稅,便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白銀外流,至少還能挽回一點經濟利權。

清人服食鴉片的情況 (網上圖片)

清人服食鴉片的情況 (網上圖片)

或許清廷意識到林則徐這項建議也為合理,在默許下全國各地掀起一股種植鴉片熱潮,幾乎找不到沒有種植鴉片的省份。因為種植鴉片利潤比種其他農作物高出達10倍,大量的耕地被用來種植鴉片,很多地方如雲貴川、東北、陝甘等地,比例能佔到總耕地面積的一成,甚至是半數以上。據了解,最為盛況空前的為四川,據說連平時吃的蔬菜都沒人種,要從外地調運。大家紛紛種鴉片,遍地開了罌粟花。據說,四川一省的鴉片產量佔到全國產量的4成。

晚清罌粟田 (網上圖片)

晚清罌粟田 (網上圖片)

隨著國產煙土在鴉片市場上佔有率越來越大,英國對華鴉片貿易的利潤下滑,再加上英國國民反對鴉片貿易呼聲日漸高漲,最終迫使英國政府妥協,跟清廷簽署《中英禁煙條約》,正式宣布廢止鴉片貿易,時在1908年3月。而在此前兩年,光緒已經頒布「禁煙令」,明令各地禁種鴉片。然而,「上帝要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此時,神州處處有鴉片,國產煙土氾濫日久,百姓吸食成癮,並非單單一道詔書,便能禁絕。

種植鴉片後來成為民國軍閥主要資本來源,圖為1932年罌粟種植 (網上圖片)

種植鴉片後來成為民國軍閥主要資本來源,圖為1932年罌粟種植 (網上圖片)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