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倚天》明教背景導讀 源自摩尼教又為何有聖火令?

HotTV

《倚天》明教背景導讀 源自摩尼教又為何有聖火令?
HotTV

HotTV

《倚天》明教背景導讀 源自摩尼教又為何有聖火令?

2019年06月02日 10:00 最後更新:06月11日 14:55

明教背後藏著歷史深厚底蘊。

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為最重要的武林勢力,主角張無忌、楊逍、范遙、「明教四王、紫白金青」等大名,讀過看過的都熟知。金庸筆下的人和事,幾乎都能在歷史上找到影子,他對明教傳入中國歷史的簡述大體沒太大偏差,但小說中不少對明教的描寫,還是與史實出入頗大。

更多相片
《倚天》中明教光明頂 (《倚天屠龍記》截圖)

《倚天》中明教光明頂 (《倚天屠龍記》截圖)

高昌遺址出土8-9世紀摩尼教抄本殘頁 (網上圖片)

高昌遺址出土8-9世紀摩尼教抄本殘頁 (網上圖片)

《倚天》中涉及「聖火令」橋段 (《倚天屠龍記》截圖)

《倚天》中涉及「聖火令」橋段 (《倚天屠龍記》截圖)

《倚天》中涉及「聖火令」橋段 (《倚天屠龍記》截圖)

《倚天》中涉及「聖火令」橋段 (《倚天屠龍記》截圖)

影視中的「帕莎」(波斯)人 (《倚天屠龍記》截圖)

影視中的「帕莎」(波斯)人 (《倚天屠龍記》截圖)

元朝時期閩浙地區繪製摩尼教絹布彩畫《摩尼誕生圖》 (網上圖片)

元朝時期閩浙地區繪製摩尼教絹布彩畫《摩尼誕生圖》 (網上圖片)

元朝絹布彩繪《冥王聖圖》(局部) ,中間的為摩尼雕像 (網上圖片)

元朝絹布彩繪《冥王聖圖》(局部) ,中間的為摩尼雕像 (網上圖片)

《倚天》中明教光明頂 (《倚天屠龍記》截圖)

《倚天》中明教光明頂 (《倚天屠龍記》截圖)

金庸描寫的明教,源於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立的摩尼教。摩尼於公元216年4月14日出生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也就是古代的巴比倫,即今天的伊拉克,當時屬波斯(即新《倚天》中說的「帕莎」)帕提亞王朝,即是東漢班固《漢書·西域傳上·安息國》中所寫的安息帝國。不過,摩尼十歲時,王朝被薩珊王朝所取代。

摩尼說年輕時曾得到神的啟示,要他在人間傳播新教義,吸收家人入教後再從海路到印度河流域傳教。大約在242年,薩珊王朝的沙普爾一世登基後,摩尼回到波斯,將國王的弟弟卑路斯收入門下,摩尼在接觸最高統治者後獲得支持,並於公元243年向波斯帝國臣民宣講他的教義,一個新宗教從此誕生。

高昌遺址出土8-9世紀摩尼教抄本殘頁 (網上圖片)

高昌遺址出土8-9世紀摩尼教抄本殘頁 (網上圖片)

摩尼教義的核心是「二宗三際論」,當中二宗就是光明與黑暗,也即善與惡。主張超度人類靈魂,早日擺脫黑暗,重新回歸光明王國。事實上,摩尼教的原始教義,吸收了波斯國教瑣羅亞斯德教的成分,而這教俗稱(蔑稱)「拜火教」,中國人稱為「祆教」。由於祆教和摩尼教都傳自波斯,所以古代中國普遍把兩教混淆。金庸在小說系列中,也把兩教混為一談了,我們了解到明教有傳自波斯的「聖火令」,張無忌白袍身前繡著一團火焰,明教教徒說:「焚我殘軀,熊熊聖火」,這類對聖火的崇拜,實際上是祆教的禮俗。

《倚天》中涉及「聖火令」橋段 (《倚天屠龍記》截圖)

《倚天》中涉及「聖火令」橋段 (《倚天屠龍記》截圖)

《倚天》中涉及「聖火令」橋段 (《倚天屠龍記》截圖)

《倚天》中涉及「聖火令」橋段 (《倚天屠龍記》截圖)

摩尼與早前的各種宗教的創立者不同,他是明確提出要把自己的宗教建成一個世界宗教。摩尼在波斯風生水起時,他就派出門徒四處傳教,西到羅馬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亞歷山大,東至河中地區(即今天的烏茲別克),當中東傳過程中,不斷吸收佛教元素。

及後,摩尼教在波斯本土受到「拜火教」的迫害,教主摩尼被處決。摩尼死後,許多教徒逃往國外,摩尼教迅速向外擴張。中亞地區摩尼教的勢力越來越大,到了六世紀,總部設在撒馬爾罕的中亞教團,與巴比倫的總教會決裂。所以,嚴格來說《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隸屬於波斯總教,現實的機會並不大,中國的摩尼教,現實是自於中亞。

影視中的「帕莎」(波斯)人 (《倚天屠龍記》截圖)

影視中的「帕莎」(波斯)人 (《倚天屠龍記》截圖)

至於在《倚天》中,明教在中土被視為異端,在歷史上的摩尼教也是。巴比倫宗教中心在約公元七世紀時受到穆斯林的大力打擊,今日在波斯已經完全消失。至於西傳至歐洲的摩尼教被打擊的時間更早,由於摩尼教與基督教對耶穌基督的不同理解,以及對《舊約》的態度而被認定為異端,受到基督徒猛攻,被指為異端與異教,到了10世紀後漸趨沒落。

元朝時期閩浙地區繪製摩尼教絹布彩畫《摩尼誕生圖》 (網上圖片)

元朝時期閩浙地區繪製摩尼教絹布彩畫《摩尼誕生圖》 (網上圖片)

餘下的中亞教團,勢力一度較盛,在唐代時已傳入中國,與「景教」、「祆教」並稱為「三夷教」,並藉助回紇勢力傳播,後來在唐武宗會昌毀佛時遭到禁斷。到了宋代,摩尼教呈現分化趨勢,一部分依託道教進一步發展,有些或者混入佛教,也有一支摩尼教流入民間,漸漸與民間秘密宗教相融合,成為宋代農民起義的指導思想,自稱「明教」。元代,有一批流傳入民間下層的摩尼教,進一步發展,最終與白蓮教、彌勒教等秘密宗教相結合,產生元末的農民起義。朱元璋深知民間異端影響力,故以宗教造反起家。這些史料,成為《倚天》主要的背景脈絡。

元朝絹布彩繪《冥王聖圖》(局部) ,中間的為摩尼雕像 (網上圖片)

元朝絹布彩繪《冥王聖圖》(局部) ,中間的為摩尼雕像 (網上圖片)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