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點樣食先會瘦? 韓星教你一條青瓜減磅

生活事

點樣食先會瘦? 韓星教你一條青瓜減磅
生活事

生活事

點樣食先會瘦? 韓星教你一條青瓜減磅

2020年03月24日 11:48 最後更新:03月25日 17:45

好食又瘦身,一舉兩得!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用來減肥的食物多不勝數,點樣食先會瘦?跟住女星及健身教練咁食就一定無錯。在疫情下留在家避疫下快試下這個「青瓜減肥餐單」。

更多相片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青瓜具有高含水量、低熱量的特性,100g大約只有15卡路里,95%左右都是水分,所以熱量才這麼低。 青瓜當中含有鉀成分具有利尿的功效,能幫助排除身體水分、消除水腫,纖維量高並內含的酵素「磷脂酶」 ,能協助分解脂肪。一直都有點babyfat的韓國女神朴信惠就靠青瓜成功甩肉,快睇下她的餐單係點樣。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星期一

早餐:無糖豆漿+一把堅果+小番茄

午餐:一條青瓜+半條粟米+雞胸肉150g

晚餐:一根青瓜+鮮蝦生菜沙律

星期二

早餐:無糖乳酪+兩隻雞蛋+蕃薯100g

午餐:一條青瓜+清炒蘆筍+三文魚150g

晚餐:一條青瓜+任意菇類150+雞胸肉150g

星期三

早餐:一條青瓜+一隻奇異果+無糖豆漿

午餐:一條青瓜+半條粟米+雞胸肉150g

晚餐:一把堅果+鮮蝦生菜沙律

星期四

早餐:一條青瓜+20粒藍莓+兩隻雞蛋

午餐:一條青瓜+蕃薯100g+三文魚150g

晚餐:清炒菠菜+雞胸肉150g

星期五

早餐:無糖乳酪+一隻蘋果+兩隻雞蛋

午餐:一條青瓜+半條粟米+雞胸肉150g

晚餐:一條青瓜+三文魚100g

星期六

早餐:無糖豆漿+兩隻雞蛋+一把堅果

午餐:一條青瓜+清炒西藩花+三文魚150g

晚餐:一條青瓜+鮮蝦生菜沙律

星期日

早餐:一條青瓜+一隻奇異果+無糖豆漿

午餐:一條青瓜+蕃薯100g+三文魚150g

晚餐:一把堅果+鮮蝦生菜沙律

其實除了青瓜外,還有不少食物都可以幫你減磅。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1. 藍莓
大量攝取藍莓會改變你體內糖分運作方式,減少糖分儲存於體內的機會,減少腹部脂肪囤積帶來的小肚腩,更容易達到減重目標。

2. 紅莓
紅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可以幫助體內產生「脂聯素(Adiponectin)」,有助控制血糖、提升新陳代謝,並有助分解脂肪。無論是新鮮或冷凍的紅莓,都能夠替人體補充大量纖維、促進消化,一杯紅莓大約就有8克的纖維量。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3. 西瓜
西瓜有92%的含水量,大熱天時吃西瓜可趕走夏天的煩躁感、消除水腫,還可以抑制想吃高熱量甜食的慾望,讓你減少蛋糕或朱古力等甜食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4. 芒果
當芒果加進沙律或淋上醬汁時,可以降低血糖、養成易瘦體質,因為芒果中的天然纖維和碳水化合物,有助穩定血糖,讓人體能調節激素,更利於燃燒脂肪。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5. 菠蘿
菠蘿含豐富的酵素酶,有助於分解蛋白質、緩解消化問題,達到整腸健胃的功能。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6. 茄子
茄科食物也是減肥、降低血糖的食物,同時具備了高營養成分和低卡路里,極度推薦給因為不吃肉,導致營養來源比較單一的素食者們。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7. 紫椰菜
固定食用水份和礦物質豐富的紫椰菜,有助於身體排出過多的水份。下次吃快餐時,可以將經典配餐中的薯條改成胡麻紫椰菜沙拉吧,不僅口感清爽,也能降低吃快餐的罪惡感。

內地一名女子因3小時猛灌8杯水導致「水中毒」被送ICU,對此醫生教科學飲水法助維持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過量飲水恐造成「水中毒」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一天需要飲8杯水」的說法,認為多飲水對健康百利而無一害。雖然水對人體至關重要,體內缺水會增加心衰、中風、糖尿病等多種健康問題的風險,但過量飲水亦會帶來不可忽視的健康風險,甚至導致「水中毒」。 內地一名女子近期就因為在短短3小時內飲下8杯水,最終因水中毒而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儘管「水中毒」較為罕見,但一旦發生,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因此,眾人必須特別注意飲水量,避免過度飲水帶來健康隱患。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水中毒」如何發生?

《新浪健康派》指出,通常情況下,若飲太多水身體能夠通過排尿、出汗和呼吸等途徑排出多餘的水分,恢復體液平衡和正常機能。然而,如果在身體不缺水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短時間內快速且過量飲水,恐會導致機體內環境電解質稀釋,血液滲透壓降低,水通過細胞膜滲入到細胞內,導致細胞水腫進而引發「水中毒」,對大腦造成極大的損害。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中醫角度:水與氣的轉化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並非簡單的容器,飲水並非直接進入胃腸道,而是要經過「氣化」(化水為氣)過程,才能被身體有效吸收。水從口入胃後,需要通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升清,肺的宣降等多重步驟才能將水分布至全身。這個過程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對某些人而言,水的消化和吸收遠比消化食物還要困難。若氣化不足,水無法有效滋養五臟六腑,反而容易形成「水飲(體內水液輸布障礙、運行失常、停聚於體內所形成的現象)」現象,甚至演變為「水毒」蓄積體內,對健康產生威脅。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如何科學飲水?

一般來說,「水中毒」很少發生。不過一旦發生,就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來逆轉血液稀釋,避免死亡事故發生。因此,科學飲水對保持健康至關重要。飲水的量應根據體重來判斷,每1公斤體重對應30-40毫升水。例如,一名體重為100公斤的人,最多可以攝入4升水,但必須分次飲用,而非一次性大量飲水。

具體飲水建議如下:

1. 少量多次

每次飲水量應控制在500毫升以內,避免一次性飲水過多。如有需要,可以在3-5分鐘後再繼續飲水。

2. 避免冰水

冰水或冷飲會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功能,尤其是夏天,建議飲用18℃至45℃、接近體溫的白開水。

3. 未渴先飲

不應等到口渴時再喝水,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通過觀察尿液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補水,尿液呈淺黃色表明水分足夠,深黃色則提示缺水,應及時補充。

總體而言,水是生命之源,但適量、科學飲水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保持良好的飲水習慣,合理補充水分,才能確保身體機能正常運行,遠離健康風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