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排除異己卻能阻後金進擊 魏忠賢被除東林黨再起朝廷速敗

歷史長河

排除異己卻能阻後金進擊 魏忠賢被除東林黨再起朝廷速敗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排除異己卻能阻後金進擊 魏忠賢被除東林黨再起朝廷速敗

2019年07月06日 10:00 最後更新:07月07日 12:15

內憂加外患,要心狠手辣。

明朝最有名的大太監魏忠賢,任司禮監秉筆太監,有著「九千歲」的稱號,可媲美「王爺級別」的「頭銜」,可想而知魏忠賢獨掌朝政權力之大,也幾乎能夠不需要將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放在眼內。大多數人都知道魏忠賢欺君罔上、殺害朝臣,無惡不作,但殊不知,魏忠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後,做了一件大好事,直接關係到明室的「前景」。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明熹宗及魏忠賢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明熹宗及魏忠賢 (網上圖片)

明熹宗畫像 (網上圖片)

明熹宗畫像 (網上圖片)

清乾隆年間繪畫的袁崇煥像 (網上圖片)

清乾隆年間繪畫的袁崇煥像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明熹宗及魏忠賢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明熹宗及魏忠賢 (網上圖片)

魏忠賢算是白手起家,目不識丁,卻極會諂媚於人,又與明熹宗的奶媽客氏相好,在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朱由校即位的第三年,魏忠賢終於爬上東廠第一把交椅,並與當時的東林黨抗衡。

明熹宗本身不愛朝政,大多時間醉心於製作木匠工藝,手藝非常精緻,構思也極為巧妙,所以後世都稱朱由校為「木匠皇帝」。明熹宗將很多朝廷大權賜予魏忠賢。

魏忠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之前,對手東林黨在朝廷中就已經擁有很大勢力把握朝政,甚至威脅皇帝權威。然而,東林黨基本上是一群沒有多少政治遠見,缺乏治國才能的士大夫,代表主要為當時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強,打著「開放言路,反對宦官干政,反對礦稅」的旗號,更多的是為自己謀求更多利益,其中包括減免鹽稅、茶稅、礦稅等等。但魏忠賢上位之後,不但沒有減免這些稅收,而且增加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以魏忠賢為首「閹黨」的興起,無疑給予東林黨最實際的打壓。

明熹宗畫像 (網上圖片)

明熹宗畫像 (網上圖片)

不過,這些東林黨最多屬於內部之爭,對外明室有著更大的「安全隱患」,那就是在北方虎視眈眈的後金。據《明史》載,朱由校剛即位時,後金的努爾哈赤率軍攻陷了瀋陽,明總兵尤世功、賀世賢都戰死。後來去援助遼東戰事的軍隊,和後金軍在渾河大戰,但全軍覆沒。之後「大清兵取遼陽,經略袁應泰等死之。巡按御史張銓被執,不屈死。」

清乾隆年間繪畫的袁崇煥像 (網上圖片)

清乾隆年間繪畫的袁崇煥像 (網上圖片)

可以看出,後金異軍突起,靠著驍勇善戰的鐵騎,打得明室軍隊節節敗退。兵敗遼東的熊廷弼與東林黨關係甚密,魏忠賢藉著打壓東林黨之勢,直接取了他的性命,並且傳首九邊。雖然手段過於極端,並且極具爭議,但熊廷弼戰敗是事實,而魏忠賢就任命袁崇煥守寧遠。

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進攻寧遠,袁崇煥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採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不久用紅衣大砲擊敗了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二月乙亥,袁崇煥為僉都御史,專理軍務,仍駐寧遠。」

要知道,這個時期正是魏忠賢在位期間,聖寵正濃之時,朱由校也將朝廷要事與決策交由魏忠賢,也間接說明袁崇煥是魏忠賢為了抵禦後金,為大明江山所安排的一個重要而又安全的北方保護屏障。為了進一步鞏固北方防禦,魏忠賢把從南方東林黨這些士族、商人手中收來的稅賦,大量投入到北方的軍事上,使後金始終被隔於山海關外。

魏忠賢在位期間雖然做了不少壞事,但他所做的事也許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作出一些「過激」行為,為了排除異己,殺了不少忠貞之士,令朝廷整個政局有了一個制衡與發展,不過,這一切在魏忠賢被崇禎殺掉後,東林黨再度興起,破壞原有平衡,使明朝快速走向滅亡。

往下看更多文章

曹操完勝袁紹後 年過半百但「老驥伏櫪」

2025年01月03日 20:00

不少成名人士經常以「老驥伏櫪」表示即使已到了一定的年紀,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依然有心有力。「老驥伏櫪」的出自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梟雄,他文武雙全,不但會打仗,而且擅長詩文,留下不少傳世之作,因此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之稱。年輕的時候,曹操曾經做過低級軍官,隨後在鎮壓黃巾軍起義及反董卓戰爭中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並在漢獻帝一朝「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掌握實權的丞相。

曹操畫像 (網上圖片)

曹操畫像 (網上圖片)

通過一連串戰爭,曹操先後滅了呂布、袁術等地方軍閥,逐步控制了許昌附近的黃河以南的大部地區。在這些地區,他注意發展生產,限制土地兼併,為社會的安定和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绍軍相持於官渡,爆發著名的官渡之戰,成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關鍵之戰。戰後曹操進軍袁紹的河北根據地,袁紹的兩個兒子在戰敗後,投靠當時位於東北邊境的烏桓族,想借機東山再起。

烏桓的首領也經常趁着中原混亂的機會侵擾漢朝。他們不僅掠奪大量的財物,而且抓走許多漢人去做奴隸。於是,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使東北地區的邊境安靜,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親自統率大軍征討烏桓。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畫作 (網上圖片)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畫作 (網上圖片)

這一年曹操已經五十多歲了。古話有云︰「五十而知天命,人了五十歲就已經逐漸衰老了,距離死亡也就不太遠了。」曹操當時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並沒有因為年老體衰而意志消沉,而是以種豪邁的氣概面對自己要完成的事業,繼續努力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

烏桓之戰打來並不輕鬆,因為烏桓處於偏遠地區,曹操大軍補給不易,只能輕裝上陣,「兵貴神速」,以少數精銳部隊打敗了烏桓的頭領蹋頓。在帶領大軍凱旋的途中,曹操有感而發,寫出了一首氣勢豪邁的詩,這就是《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篇《龜雖壽》,這首詩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競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是:曾經馳騁戰場的駿馬,雖然年老體衰卧在馬槽旁,但它的心仍向一日千里的飛奔。胸懷遠大理的鬥士,雖然已到了生命中的垂老,只要生命不息,他那顆奮勇拼搏的心就一刻也不停止!通過這些詩句後人可以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氣概和奮鬥的精神。

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網上圖片

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網上圖片

河北之戰後,曹操不久後即揮軍南下,攻下劉表的根據地荊州,並隨即後與孫權、劉備爆發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時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此後直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曹操以65歲之齡逝世,始終過著「戎馬半生」的日子,令人敬佩。

「老驥伏櫪」指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然保持着雄心壯志、從不服輸的鬥志與精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