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炒得火熱的歐債問題,隨著上週日希臘國會選舉由激進左翼聯盟獲勝而再度發酵。希臘脫離歐元區的風險指數急升,同時令西班牙左翼政黨在今年底大選中獲勝的機會大增,原本已搖搖欲墜的這座「歐洲大廈」又再變成危樓,危機沒完沒了。
當年差點要破產的希臘,實施緊縮政策一直沒見成效,人民繼續勒緊褲頭,對德國的怨恨越來越深。然而希臘的債務成因,除了政府的腐敗和南歐人固有的懶散民風外,也必須跟奧運會拉上關係。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在雅典舉行,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希臘政府和人民就希望,奧運會一百周年可以重返希臘,於是大灑金錢爭取1996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可是奧運會多數是由歐洲、美洲和亞太地區輪流舉辦,自1960年起都沒有在同一地區連續舉行。剛好1992年的奧運會主辦權早已由巴塞隆拿獲得,以慶祝西班牙立國500周年,那接著一屆繼續在歐洲舉行的機會就極微。最後由美國的亞特蘭大奪得1996年的主辦權,希臘的心血都付諸流水。
到2004年奧運會重返歐洲,希臘就更重錘出擊志在必得,加倍投入資金。雖然最後得嘗所願,但卻付出了沉重代價。
2004年是九一一襲擊後首個奧運會,必須加強反恐保安。希臘光是在保安的開銷就花了13億美元,反觀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全部開支才17億元,而2000年悉尼奧運會更只有15億元。更不可思議的是,雅典奧運會最後埋單,總開支竟高達116億,是前一屆的七倍多!
二戰後希臘一直走左傾路線,貪污甚為嚴重,國民大多避稅,專業人士如醫生和律師等都不用交稅,搞得國家財政入不敷支。希臘又是位處地震帶的文明古國,大量基礎建設和歷史古蹟需要經常維修,那已花去龐大的政府公帑,再加上舉辦了奧運會這個超昂貴的面子工程,把國庫過度透支,唯有不斷舉債度日,最終落得今天這田地。
耕直人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