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登機牌即可辦理行李託運、通關和登機手續。
深圳機場。南都記者 趙炎雄 攝
隨著深圳機場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國際航線網路日趨完善,從深圳機場搭乘國際航班的旅客也越來越多,其中不少商務旅客對乘機服務時效性和便捷性有著較高的要求。作為民航「無紙化」便捷出行示範單位,深圳機場聚焦旅客需求,在此前實現國內航班「無紙化」乘機和「一證通關」服務的基礎上,聯合機場海關、機場邊檢及航空公司共同展開技術研究,先後完成了旅客證件簽證線上核驗、二維碼全流程識別校驗等功能開發,為實現國際航班「無紙化」乘機奠定了基礎。
搭乘海南航空航班前往布里斯班和凱恩斯的旅客,在通過海南航空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APP、移動官網等渠道辦理選座值機後,可獲取一個包含二維碼的電子登機牌,憑藉該電子登機牌即可直接在深圳機場辦理行李託運、海關查驗、邊檢查驗、安檢和登機核驗等環節手續,體驗全流程的「無紙化」便捷乘機。
接下來,深圳機場將繼續擴大國際航班「無紙化」服務覆蓋範圍,加速全流程自助服務設施建設和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研究,乘機旅客有望年內在深圳機場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乘機體驗。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自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推出以來,截至4月底,醫管局共接收11宗跨境救護車轉運個案。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11個個案中,有8宗由港大深圳醫院轉介,3宗由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轉介,病人年齡介乎15至79歲,涉及呼吸衰竭、心房顫動及需要接駁呼吸機協助呼吸等病況。
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盧寵茂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根據醫療評估,這些病人有持續住院的治療需要,情況均相對穩定,但無法自行返港,亦不適合經現有口岸轉乘香港救護車返港。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盧寵茂說,另外有一宗由港大深圳醫院轉介的個案,經兩地的醫療團隊共同評估後,認為病人未符合轉運條件而沒有啓動安排。他指出,派送和接收醫院會視乎個別病人當下的臨床狀況,作出專業和審慎的評估,再決定是否需要為病人安排跨境轉院。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他指出,除了跨境救護車計劃,如果香港居民於內地遇事受傷或因病,返港時需要緊急醫療及救護車安排,可於內地聯絡入境事務處提出要求,或在抵達口岸時向口岸人員要求協助。根據消防處數字,去年各陸路出入境管制站香港口岸共處理5581宗緊急救護服務召喚,較之前兩年分別1038宗和4868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