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能發電用途廣泛~
在使用家用電器、通訊設備等電子設備的過程中,均會產生廢棄熱能,當中45%低於100度,往往只能排放於空氣中,加劇溫室效應。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馮憲平,花逾8年時間,試驗約50種導體,終找出能穩定導電的石墨烯與導電塑膠聚苯胺為兩極,研發出「直接熱充電電池」,能把溫度低於一百度的低溫廢熱,轉化成電能。
港大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馮憲平(前排),花逾八年時間,成功研發出利用低於一百度的低溫廢熱發電的電池。
馮憲平解釋,相較於目前廣泛使用的固態熱電裝置熱電轉換器,在於低溫條件下效率少於百分之一,直接熱充電電池效率逾百分之三點五,「看似很少,卻是技術與理論層面的一大突破。」
他又指,當直接熱充電電池接觸廢熱或太陽熱力時,就會自動充電和發電,同時亦能將人體皮膚溫度的熱能發電,用途廣泛,如應用於無線感應裝置、智能窗戶及冷氣等。他透露目前有不少公司洽談合作,期望2年內推出市場,預計在香港及大灣區中有約3億市場。
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主辦,國史教育中心(香港)籌辦之「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暨「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兩項活動,21日舉辦頒獎禮,除了一眾來自傳媒機構等人士擔任頒獎嘉賓,參與各校校長及師生多達二百多人。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慕顏致辭。
同學會表示,該會自成立以來,一直以來秉承「國民教育的根本源於國史教育」之理念,多年以推動及改善國史教育為職志。蒙學界與社會各界鼎力支持,至今總略有所成。而本年頒獎禮承蒙香港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博士擔任主禮嘉賓並致辭,以及教育局副秘書長陳慕顏擔任重要致辭嘉賓,並全埸全程参與,無疑是對主辦方及参與之各校師生,给予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奬者吳卓嵐(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系)。
同學會稱,香港大學名譽院士丁新豹教授更以「西南歷史之旅」為題,向出席者分享近年親身實地考察習史心得,深入淺出細說西南絲路啟演進,啟迪後進;同學會會長何漢權校長致辭時,以「記憶責任」為主旨,指出這是歷史教育的初衷,歷史就是過去和現在永無休止的對話,而這些對話,對未來是有很大的啟發,最後,何校長代表主辦及籌辦两次,鳴謝各位百忙裡前來支持兩項活動以及該會、國史教育中心(香港)舉辦的多元活動的香港教育局、律政司等政府部門,以及本港學校、辦學團體等眾機構,乃至社會各界人士。
全場大合照。
「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
壓軸是由三位香港青年史學家分別發表習史心得。先是,畢業於聖保祿中學,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的吳卓嵐同學;再而是畢業於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尤天朗同學;畢業於喇沙書院,就讀於香港大學文學院的黃正彥同學,三位得奖者發言內容不同,但對歷史的深情響往,專注學習,是殊道同歸,予出席者看到歷史研習的希望。
香港青年史學家得奬者尤天朗(香港大學文學院)。
香港青年史學家得奬者黄正彥(香港大學文學院)。
同學會指,該會多年來堅持舉辦兩項歷史相關活動的成果,確實推動及改善本港國史、國學、國情、國安教育,為培育一代又一代「植根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國史青年作出正面的貢獻。
主禮嘉賓香港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致辭。